【明報專訊】「Bring them back to where they belong(帶它們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個是1960至70年代駐港英軍行政主任Terry Aylott的遺願。英國人Aylott把他在港生活的點滴,包括描述英軍在港佈防的書籍和六七暴動的剪報,以至在港生活時拍下的相片、餐牌和船票,完整地收藏,希望後人除了從其舊物了解到英國人在港的生活及香港發展,也可看到收藏者對香港的珍愛,有關的資料已交聖士提反書院收藏,校方整理後可讓公眾查閱。
明報記者 李詠珊
駐港英軍任文職收藏在港生活印記
一場戰爭,令小小的漁港交予英國管治150年,改變了香港的命運,亦影響了英國人Terry Aylott的仕途。曾於駐港英軍任文職的Aylott,當年專責英軍子弟教育,今年初離世,享年92歲。他死前委託在英國認識的香港朋友、中大音樂系退休教授陳守仁,把他在港生活時所蒐集的資料帶回來,希望港人可以透過資料去了解自己的歷史。
幫忙安排有關資料交接的退休教授陳守仁,於2008年移民英國後,經朋友介紹認識Aylott,他說,自己與Aylott一見如故,兩人不時分享在港的往事,亦關心香港的發展。他約每兩星期就與Aylott見面一次,Aylott每次都會送他一些關於香港的舊書籍,有時會拿出記錄了香港生活點滴的剪貼簿細說當年。
陳守仁本月9日正式把Aylott的收藏交予聖士提反書院,包括6本剪貼簿。翻開剪貼簿,會看到Terry有系統地把自己由投考公務員時收到的試題,再到香港履任時所乘搭的船票和船上安全指引,及後在香港生活的「印記」包括馬票、請帖和餐牌等,都一一收藏,半世紀前的資料,今天驟看依然簇新,可見收藏者對舊物愛護有加。
港二戰淪陷英人耿耿於懷
「Terry很珍惜在港的日子,以前常告訴我,要把這些儲起,老時便可回味」,陳守仁指出,Aylott與部分很茩姥史的英國人一樣,對香港有一份莫名的情懷。陳守仁憶述,一次於英國參觀博物館時想捐幾鎊給館方,竟被負責人婉拒,「對方不收,說英國人欠香港人太多」,溝通後才了解,不少上一輩的英國人感當年二戰時英軍沒有好好保護香港,對香港淪陷耿耿於懷,「我才醒起,Terry也不時道出類似的說話,對香港特別有感情」。
藏書題材廣 述英軍在港佈防
Aylott的收藏中,有相片和逾40本有關香港的書籍,題材廣泛,有的講述香港發展,小部分較生活化,如有70年代美食指南及介紹香港文化的法國漫畫等。負責處理有關資料的陳國培老師說,其中一本名為Victoria Barracks的書彌足珍貴,內容講及英軍在港的佈防發展,相信是Aylott因其身分而取得;而六七暴動期間,Aylott亦在香港,收集了不少當時的剪報。
翻閱Terry的收藏,看到他很珍惜在港的日子,陳守仁說,Aylott除了要他把這些資料帶回香港,更茈L的太太將其部分骨灰帶到香港,灑到他曾居住多年的淺水灣。陳守仁表示,Aylott近年知道香港人仍在力爭一個民主政府而感唏噓,「Terry常說,當年在香港,希望可在這地方留下追求法治和民主的文化,而香港亦配得上有個民主政府」,陳守仁希望藉Aylott的收藏,鼓勵學生對香港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自己的根本很重要,沒有根的人,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