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一項調查顯示,18至24歲年輕人快樂指數最低,愈年長則愈快樂。研究又發現快樂與家庭關係息息相關,家庭溝通時間長短及溝通方式等,將直接影響快樂指數。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合作的「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去年以隨機抽樣方式訪問4000名市民,分別以1至7分及1至10分計算港人的主觀及家庭快樂指數,愈高分代表愈快樂。 訪問4000市民 逾七成主觀快樂 調查發現,有76.6%港人主觀認為快樂,達5分或以上,另有76.2%港人認為家庭快樂指數達7分以上。其中香港女性的主觀及家庭快樂指數分別為5.24及7.59分,略比男性高。 入息低於1.9萬 快樂指數相若 以年齡劃分,18至24歲的年輕人主觀及家庭快樂指數最低,分別為4.86及7.08分;年齡愈大,快樂指數則愈高。調查又發現,家庭每月收入愈高,快樂指數相對亦愈高,惟家庭收入在1萬至1.9萬元之間的人,快樂程度與家庭收入低於1萬元者相若。 調查結果亦顯示,快樂程度與家庭關係有密切關係。每天家庭溝通時間為61至90分鐘者,快樂指數均較少於60分鐘的人高;而較常與家人面對面溝通、共晉晚餐及分享健康資訊的人,快樂指數亦較高。 學者:四成快樂可選擇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表示,有見於年輕人快樂指數最低,家庭應多關心年輕成員,大家多相聚溝通,可促進年輕家庭成員的快樂程度,並能促進家庭和諧。 專門研究「快樂」的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系教授Sonja Lyubomirsky指出,香港的調查結果與西方社會的調查趨勢相近。快樂取決於三大因素,50%是先天性的快樂幅度,40%是可選擇的活動和思維,10%則是現實環境和個人際遇。她建議港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預留時間與親朋共聚,提升快樂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