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覺得累 可能是缺鐵
累就累點吧,熬過去,睡一覺,又是一條好漢!不過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更常見的情況是:睡了很久也起不來。不是不想起,就是覺得累啊!其實,那些你不經意間做的事,也會導致你疲憊不堪。
缺乏運動
研究顯示,每周 3 次中低強度鍛煉,每次至少 20 分鐘,堅持 6 周後,精力會明顯變好。規律的鍛煉會增加你的力量和耐力,讓你的小心肝能更有效率地運轉。即使只是簡單地快步走,也能讓你更有活力。
水喝少了
從營養供應的角度看,缺水會影響心臟的工作效率,導致營養物質不能很好地運輸到身體各個器官,這些都會讓人更容易疲勞。不過,怎樣才算喝夠了水?簡單地說是「每天 8 杯水」。
缺乏鐵元素
鐵元素是人體生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而血紅蛋白在體內承擔著運輸氧氣的重任。如果缺鐵,運輸到肌肉和細胞的氧會減少,人就容易感到疲勞、遲鈍、虛弱、不能集中注意力......
推薦大家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牛肉、雞蛋(蛋黃別丟掉哦)、深綠色葉蔬菜、堅果、花生醬等。一個小竅門,這些食物與富含維生素 C 的新鮮蔬菜水果搭配著吃,能讓鐵更好地吸收哦。但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鐵缺乏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果你有前面提到的缺鐵症狀,一定要先去看醫生。
沒吃早飯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經過一晚上的消耗,身體需要補充些能量才會馬力十足地運轉起來。一份完美的早餐應該包含:主食 + 蛋白質 + 蔬果 + 堅果。
覺得好麻煩,乾脆還是不要吃早飯好了?其實很簡單的,照著這個做:
主食:比如麵包、饅頭、包子(皮)、粥、麵條。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紅薯、玉米、紅豆、紫米等粗糧雜糧全穀物。
蛋白質:牛奶、優酪乳、乳酪、雞蛋、豆漿、豆干、肉等食物。
水果和堅果:屬於附加分。一個小點的水果、一小把堅果,能增加早餐的營養和吃的樂趣,也適合留著上午加餐。
蔬菜:大部分人早上都不方便吃,這更是附加分。但只要稍微花點心思,煮麵條煮餃子時多煮一小碗蔬菜,或者加一碟涼拌蔬菜,就很棒。
高熱量食物吃多了
一天要光顧三次路邊的餐廳,或是直接叫外賣?這類食物大多都是高鹽高脂高熱量,有較高的升血糖能力,而血糖水準波動過大,容易導致疲勞。
最理想的飲食方式,當然是跟著膳食指南來做啦。
不過,即使是丁當,要照做也很困難...... 但還有周末嘛,記得調整。
來來來,點這裡 >>> 8 張圖讓你讀懂最適合中國人的「膳食指南」
到處都很亂
心理學家發現,無論是家裡還是辦公室,太亂的環境會讓人無法專注,限制大腦處理事物的能力,容易感到煩躁和疲憊。
睡前喝酒
酒精雖然會抑制神經系統,讓人迷迷糊糊,但之後的代謝過程會導致腎上腺系統興奮,嚴重影響睡眠,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喝酒後半夜會醒的原因。所以,為了讓你第二天不是個「累」人,在睡前 3~4 小時不要喝酒(或者含酒精的飲料)。
手機不離手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 睡前被各種顯示幕包圍。但是,這些螢幕的光線其實都不弱,不僅刺激眼睛,還會擾亂你的生物鐘。
周末熬夜玩
一到周末就放縱,熬夜玩遊戲、看電影,然後再睡上大半天?如果你經常這樣,那麼精神不好也怪不得別人了。如果非熬不可,那第二天累的時候一定記得打個盹,20 分鐘的時間剛剛好,別睡太久,否則醒來你會更累。
休假時,還在工作!
本該是愜意的假期,卻手捧電腦寫文章......其實這樣並不會讓工作更有效率,反而會有「過勞」的風險。
-----------------
醉酒傷身
解酒有方
小酌怡情,但過量飲酒對健康有害。推薦給大家三個解酒妙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醉酒對身體的傷害。
葛花飲防醉酒
酒前、酒中、酒後連續喝葛花茶,可起到防醉酒的作用。方法是:取葛花10~15克,煎湯代茶飲,也可以用開水沖泡,蓋上蓋15分鐘後飲用。
葛花為豆科植物葛的花,呈淡紫色,未開放時入藥為佳。中醫認為,葛花味甘,性涼,歸胃經,有解酒毒、清濕熱、止血的功效,主治傷酒、口渴、頭痛頭暈、脘腹脹滿、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吐血、腸風下血等證。葛花解酒自古多有記載,其中《滇南本草》的記載最為明確:「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飽脹發呃,嘔吐酸痰,酒精傷胃,吐血嘔血,消熱,解酒毒。”
臨床實踐表明,葛花是最常用、有效的解酒中藥之一,這是因為葛花中的皂角甙和異黃酮具有氧化還原作用,可加速酒精氧化,使乙醇失去毒性,收縮和保護胃腸黏膜,減緩酒精的吸收,阻止酒精快速大量地進入血液迴圈。如果醉酒者屬濕熱內蘊,出現胸脘脹悶、噁心嘔吐等,可在上方中加入藿香6克。
淡竹葉除煩渴
中醫認為,酒性大熱,過飲易致心火熾盛,出現心煩、頭痛、口爛、舌瘡,還會移熱小腸,引起小便短赤、澀痛。可取淡竹葉30~50克,煎服,每日3次,也可煮粥食用,能緩解酒熱煩渴、小便不利。
淡竹葉,別名碎骨子、山雞米等,味甘,性寒,入心、胃、小腸經,擅長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常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中暑、淋痛、口糜舌瘡、牙齦腫痛、急性腎炎、膀胱炎等。現代研究也表明,淡竹葉具有利尿、抑菌、解熱、增強免疫力等作用。淡竹葉上可清心火,下能利尿而引熱下行,對酒毒引起的心熱煩渴、胃熱欲嘔、小便黃赤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酒後肺熱咳嗽、痰多,可在上方基礎上加陳皮10克煎服;口渴、口臭者,可加蘆根30克、石斛15克同煎;愛貪杯者,平時用淡竹葉、菊花、薄荷同煎代茶飲,也有一定防醉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淡竹葉用鮮品為佳,水沸後煎10分鐘即可,不宜久煎。濕熱體質、體虛有寒、腎虧尿頻者,不宜使用本方。
白茅根解酒毒
酒後面紅耳赤、面色蒼白、噁心嘔吐、頭痛、心慌、目眩者,可取白茅根幹品15~30克,水煎服,如果是鮮品白茅根,用量應加倍,一日1劑,分2~3次服完,能緩解症狀。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味甘,性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酒中毒等。早在《千金方》中就有「解酒毒,恐爛五臟,茅根汁,飲一升」的記載。白茅根可宣通臟腑、暢達經絡,能通過清肺內餘熱、滋胃中津液,達到「解熱敗毒」的解酒效果。白茅根還能促進水液代謝,這對稀釋酒精濃度、減輕酒醉症狀有很大?明。研究發現,白茅根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對酒精中毒所致的肝、腦損傷有保護作用。
酒醉後咽幹喉痛、煩熱欲嘔嚴重者,可用白茅根15克與蘆根30克同煎。需要提醒的是,症狀緩解後就應立即停用,不宜久服,脾胃虛寒或腹瀉者忌用。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諸方對緩解酒醉雖有一定效果,但並不能完全規避酒醉危害。要想防止醉酒傷身,關鍵還是要飲酒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