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你以為清澈的海洋、豐富的海洋生物只存在於外國?其實香港亦擁有美麗的海洋風景!我們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一直孕育着數之不盡的海洋生物。最近,WWF聯同超過30名海洋生態專家,包括香港頂尖的學者,首次把31個本地海洋生態熱點整理並列出。現在,只要你們打開「海洋生態熱點地圖」,就可以發現香港的海洋有多美和多珍貴。
■海洋生態熱點6準則
在瀏覽地圖之前,讓WWF先為你補課。海洋生態熱點是指一些擁有具代表性、罕見或受威脅的海洋物種及棲息地的區域,具有保育及科研價值。上述31個熱點,是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中的「具有重要生態或生物意義的海洋區域」 6個科學標準整合,它們分別是:
1. 獨特或稀有性
2. 對物種生長階段的特別重要性
3. 對受威脅、瀕危或數目減少物種及/或生境的重要性
4. 易受傷害性、脆弱性、敏感性或恢復緩慢
5. 生物多樣性
6. 自然性
作為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地的西大嶼山海域;全港最大潮間帶泥灘,又有全港最多馬蹄蟹的下白泥至尖鼻嘴;以及育有大量珊瑚和珊瑚魚的海下灣海岸公園等都被列為海洋生態熱點。它們不僅能為生態,更為人類帶來莫大益處。WWF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每投資1美元建設海洋保護區,便能在就業、海洋保護及漁業等方面有至少3美元的回報。現時世界各地都有例子證實海洋保護區能緩解貧窮問題及造福人類健康等。
■港31海洋生態熱點 僅5保育
雖然香港能發掘這麼多具價值的地區,但我們也發現31個海洋生態熱點中,只有4個被劃為海岸公園及1個被劃為海岸保護區得到保護和管理,合共面積不到全港海洋範圍2%。面對沿海發展威脅日益嚴重,WWF還需付出更多,盡力保育更多重要的海洋生境,這當中絕對需要你們的幫助。各位同學不妨與家人、朋友一起細閱地圖,更可試着走訪圖中提及的熱點,親身感受香港海洋之美,緊守保護它們的目標!
文、圖: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