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法院完成45年使命 署任主任裁判官:西九再見
【明報專訊】「西九再見!」荃灣法院署任主任裁判官鄭紀航昨完成最後一宗刑事案後向職員道謝,標誌啟用45年的荃灣裁判法院完成任務,下周三遷往西九龍。荃灣法院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裁判法院,不少設施已追不上現今標準,若遇大雨,法院大樓更會滲水及水浸,充滿「另類」特色。
明報記者 梁嘉怡
設施老舊 紅雨水淹坒d室
法院職員昨忙於收拾文件準備搬遷,在法院工作多年的律師、法庭書記、庭警及清潔工等職員,均難掩不捨之情,紛紛在法院大樓外拍照留念。建於1971年的荃灣法院,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裁判法院,充滿舊日特色,例如法庭水牌及部分告示牌是以油漆寫上,惟部分設施已見殘舊,去年5月紅雨期間,法院外大渠的排水倒流,地牢坒d室水浸,押解犯人的囚車一度「打回頭」,部分案件要延至下午處理,法院保安及警員要「踢拖」當值。
犯人飽聽法律意見 嚇親新丁律師
另外,一些基本法院設施亦不敷應用,例如只得一個會見室。大律師陸偉雄憶述,該會見室經常鎖上,如須與當事人商討案件,只可躲在後樓梯一角或走入洗手間,避免接觸訴訟另一方;其中一個裁判官辦公室位於公眾大堂附近,裁判官出入洗手間或上庭時亦要經過大堂,陸說裁判官與其他人應有一定距離,若與裁判官在大堂打招呼也可能被指取悅對方,故認為有關設計並不理想。陸又說曾在法院外種了一棵樹,現時已長得非常高大。
曾在該法院任暫委裁判官逾兩年的大律師郭憬憲回憶當年工作時說,難忘在當年午飯時間,不時從法院跑步往海旁,再跑至汀九橋附近,享受海邊美景,跑步後再上庭亦更精神。然而,他說荃灣法院部分設施的確較舊,追不上現時水平,例如以前往羈留室與當事人會面,並無獨立會見室,逾30多名同處一個羈留倉的犯人會湧上前,一同聽法律意見,有些「旁聽」不少法律意見的犯人,更會反駁年資較淺的律師,令一些新入行律師到該羈留室感很大壓力。
李小龍死因研訊 市民霸位旁聽
荃灣法院曾處理不少轟動一時的案件,武打巨星李小龍1973年猝逝後,該法院負責處理李的死因研訊,吸引大批記者及市民旁聽,更有市民租住法院附近的酒店,方便早上佔據庭內有利位置。死因研訊歷時7天,3名陪審員退庭商議5分鐘後一致裁定李死於非命。
2010年,15歲少年在荃灣寓所斬死親母及胞妹的案件轟動全港,該案對法院職員而言印象更深刻,除因該案曾在該法院提堂外,有職員憶述,被告一家經營的餐廳正位處法院後門對面,以往會到該餐廳午膳,曾在店內看見被告與胞妹,得悉命案發生時亦感唏噓,慨嘆是「人生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