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科技談:燒木集煙製墨
【明報專訊】傳說王羲之在家附近的水池練字,然後用池水洗筆,日子久了,池水變成了黑墨色。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古時書法所用的墨汁是如何製成的呢?
凡燒松煙,伐松斬成尺寸,鞠(1)篾(2)為圓屋,如舟中雨篷式,接連十餘丈,內外與接口皆以紙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數節,小孔出煙,其下掩土砌磚先為通煙道路。燃薪數日,歇冷入中掃刮。凡燒松煙,放火通煙,自頭徹尾。
——節錄自《天工開物.丹青》
(1)鞠:彎曲
(2)篾:指由竹子剖成的細薄片
■小故事
古人書寫的時候,總會拿出一塊墨在硯上研磨。原來,墨的原材料是來自燒木時取得的黑煙呢!人們將松木斬成固定尺寸後,透過燃燒松木取煙製墨。燃燒松木的地方也很講究,先用竹編成圓頂的竹篷,就像小船上的雨篷般。將圓頂竹篷連接至十餘丈長,並以紙及草蓆糊好,再於篷頂開一至兩個小孔,用泥土將竹篷與地面接觸的位置蓋上,再用磚砌成一條通煙通道,便可以將松木放在竹篷內燃燒數天,待沾在竹篷上的煙灰冷卻後便可以掃刮。
松木燃燒後的煙灰佈滿整排竹篷。在竹篷末端一兩節刮出來的是「清煙」,是上等墨的原料。在中間數節刮的煙為「混煙」,是普通墨的原料。在近頭的一兩節,刮到的是「煙子」,會賣給刷印店家,細磨之後使用。其餘的則會留給漆工、粉刷工作黑色塗料之用。
■小遊戲
不同煙灰有不同等級,以下(圖一)煙灰是什麼墨的原料?連連看!
(答案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