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失業率低水平 屢「計錯數」被批守財奴
【明報專訊】曾俊華1982年從美國回流加入政府至今,官途順遂。34年公務生涯中兩度獲任命為財政司長,任期屬回歸後最長,其理財哲學被一些基層團體質疑為「守財奴」及「計錯數」,任內不少政策亦備受爭議。
回歸後任期最長財爺
承接前財政司長唐英年工作的曾俊華接棒不久,適逢金融海嘯,失業率連續兩年超過4%,本地生產總值急速下跌至2.5%,翌年更倒退2.7%。經濟復蘇後,失業率持續維持低水平,過去5年全民就業。
不過,曾俊華任內制定的9份財政預算案,多次「計錯數」而令庫房累計有巨額盈餘,記者翻查資料發現,8個財政年度均錯估盈餘或赤字,5個財年更錯估「水浸」為赤字,差額最大為1003億元,8年累計低估盈餘達3000多億元。
任內儲備大增 多「派糖」少長遠措施
同時,曾俊華連續多年為財政儲備帶來進帳,連金融海嘯時期亦不例外。本港財政儲備由2007年唐英年任財政司長的4929億,增至2016年的8429億。多個財政年度出現盈餘,財政儲備豐厚,但曾俊華卻被指無回應基層團體訴求,提出長遠的社會保障制度,僅每年以「派糖」的短期紓困措施,故有人指他為「守財奴」。
其中,2011/2012年度預算案最備受爭議,當時曾俊華提出向平均月入低於1萬元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入6000元,加強退休保障,引起市民非議,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7日後,曾俊華在壓力下讓步,破天荒地修改預算案,改為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發放6000元現金,被視為「破壞當局一直所奉行的謹慎理財原則」。其後泛民發起「反對短視預算案」遊行,有逾6800人參加。
為官多年,曾俊華人緣不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早前批評他出任財政司長時「hea做」,他笑言回應:「如果可以hea到10年,都幾有天才。」
曾蔭權鼓勵 80年代回流
曾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私人秘書的曾俊華,如今官拜財政司長,甚至有機會挑戰特首寶座,有賴當年曾蔭權游說他回流香港。1980年代,曾俊華在哈佛大學修讀公共行政碩士時結識同班同學曾蔭權,經他鼓勵後回港投考公務員。2003年SARS襲港,他加入全城清潔策劃小組,曾與曾蔭權「齊齊掃街」。2007年曾蔭權參選特首時,曾俊華更穿上「我會做好呢份工」T恤為其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