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慣吃早餐 學業領先1.5年 稱效果優於補習 研究學者倡研在校進食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有每天吃早餐習慣的學生的成績,相等於沒有吃早餐習慣學生用一年半時間才能追上,吃早餐的益處遠超學習模式、家長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影響。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建議學校議會商討展開在校吃早餐計劃,如讓學生邊吃早餐邊上第一課。
問卷訪問1.5萬TSA考生 中三僅41%有吃
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去年6至7月做研究,以問卷訪問1.5萬名該年應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調查指出,每天吃早餐的小三學生佔76%,小六生只得60%,中三學生更跌至41%,估計因高年級生沒時間吃早餐,高年級女生較男生少吃早餐,估計為保持身形苗條,但未見家庭經濟狀G與吃早餐次數有關。
研究發現,吃早餐對學生的中英數成績均有正面影響,幾乎每天吃早餐的學生,TSA成績比每周只吃0至2次早餐的學生高30至50分(以全港學生平均為500分計算,下同),兩者成績差距相等於半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侯傑泰指根據多項國際研究,學生要接受3年教育才可追回一個標準差的成績,因而推算沒吃早餐習慣的學生,需用1.5年才能追上每天吃早餐學生的成績;若以全級100人計算,考50名而沒吃早餐的學生,若改為恆常吃早餐,可提升名次至約33名。他又稱,根據國際研究,教育改進計劃如多讀多寫和補習,以及家長教育水平等因素,對成績的影響一般只有0.1至0.3個標準差,效果比不上吃早餐。
吃麵包表現較佳 方便食品較差
據中大研究,學生最普遍吃的早餐類型為麵包等烘焙食品,佔六至七成,相信因為方便攜帶和可在趕回校途中進食,其次是高蛋白質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研究亦發現,進食烘焙食品學生比沒進食烘培食品者得分高25至30分;在每周最少吃3次早餐的學生中,飲食汽水或其他高糖分飲品、方便食品和加工肉類者,較飲食其他食物作早餐的學生,成績低5至40分,而男生吃這類食物的比率較女生高。
專家﹕高糖低營養 難長久保持精力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會秘書長王曉莉表示,進食高糖、低營養的食物,如汽水,血糖升得快亦跌得快,未至中午已容易疲倦,故早餐最好吃低血糖指數食物,如全麥麵包及牛奶等(見表),有助長久保持精力。
讀小六的梁同學表示,家人曾為他煮早餐,如麥皮,但他嫌「太淡口」,故家人現時多數準備魚蛋及燒賣作早餐。讀中六的杜同學甚少吃早餐,最多只買一個麵包吃,因為早上胃口較差,但她坦言因此早上精神較差,亦不時胃痛。王曉莉建議在上課前吃早餐,應包含不同類型的食物,約為200個卡路里。
中大會在網上陸續發布教育研究結果,可瀏覽http://caite.fed.cuhk.edu.hk/projects/wp2016/?page_id=4202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