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唐代煮鹽遺址
[2016.11.24] 發表
【明報專訊】緊鄰天津的河北黃驊市日前發現一片唐代煮鹽遺址,包括鹽灶、煙道、鹵水溝、鹽坨坑等,多處古鹽灶均保存較好。該項發現被認為填補了河北省鹽業考古的空白,可更直觀地了解古代鹽業生產規模、製鹽工藝水準、整體狀况等。
新發現的唐代煮鹽遺址位於黃驊市沿海西側羊二莊鎮東部,新華社報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驊市博物館正聯合對遺址作搶救性發掘,現場近1500平方米的範圍內,散落着多處橢圓形或近圓形紅燒土區,其內堆積的草木灰或紅色土塊清晰可辨;這些鹽灶平面直徑從1米到近6米不等。
考古人員稱,從已發現的陶片、瓷片和勾紋磚等器物推斷,該遺址的年代最早可至唐代。
黃驊有海岸線60多公里,自古有「魚鹽之利」,製鹽史可上溯至約3000多年前的西周,是中國最古老的「長蘆鹽」主產地之一。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專訊】廣州楊女士進食5隻大閘蟹後,病從口入,全身肌肉痠痛、昏迷不醒,肝功能受損等病症,醫生診斷後證實她患有橫紋肌溶解症,幸送醫及時才不...
詳情
【明報專訊】黑龍江一名的士司機懷疑開同一輛車的拍檔與自己的妻子有染,遂邀請對方返家吃飯以作測試,席間見到拍檔頻頻夾菜給其妻,斷定兩人關係曖昧...
詳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