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患先天顎骨張合困難的中學教師陳穎雯,少時受師長感動,立志當教師,既教中文,也教學生做人。初執教鞭,其顎骨剛接受大手術,口齒不清又流口水,遭學生嘲笑,但她視學生如他們的作文,充滿錯別字,而教師就是包容學生錯誤的安全網,用寬容感化嘲笑她的學生,更讓討厭中文的學生變「文青」,她昨日獲司徒華獎學金頒發「好老師獎」。
明報記者 徐紹軒
患先天顎骨張合困難手術後實習受挫
陳穎雯於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任教已7年,負責中文及聖經科。她患有先天顎骨張合困難,上顎於小學時停止生長,下顎長度又比常人多一倍,說話含糊不清。她小時候曾練習唱藝術歌曲,但顎骨成長令唱歌愈來愈難,只能放棄。
陳穎雯經歷十多年治療和多次手術,在大學最後一年接受最大一次手術,把下顎過長部分打碎,並以金屬支架固定上下顎。她手術後口齒不清,連續大半年只能吃流質食物。當時正值教師實習,教書十分吃力,學生許多時都聽不清楚她講話,要再次逐字讀出,「當時覺得力不從心,上完一堂覺得好累」。她有時會不自主地打嗝和流口水,甚至有男學生在功課上畫其樣子,嘲笑她手術後樣子奇怪,令她哭了一晚,「我以為只要堅持、有信念就可以(教學),但發覺原來有人不諒解自己」。
憑耐性讓厭惡中文學生變「文青」
她表示,起初會質疑自己能否走教學路,但繼續走就覺得應用自己軟弱的地方鼓勵學生。她強調,教師要做的是肯定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並糾正他們的微小失誤,「每個青年人的作文都充滿錯別字,他們的生命也一樣」。她又說,自己年輕時也有很多稜角,盼有人能夠包容自己的錯,因此她會讓同學知道有一個安全網,可放心做錯一點事情。即使學生傷害教師,都要拿出寬容令學生改變。她說,事後與嘲笑她的學生傾談,修補師生關係,最終學生給她寫道歉信,學生畢業後兩人仍有聯絡。
陳穎雯亦曾靠耐性把討厭中文的學生變成「文青」。該學生曾對她惡言相向,又為外出比賽而參加足球隊避開上課。一次比賽後,她特意留下該學生補課,把當天中文課重教一次,「同學以前一見老師就以為會受處分,但老師的耐性和記掛令他有所改變」。
陳穎雯說,讀高中時遇上一位好的中文老師,每當她氣餒時老師都鼓勵她,又在考試前特意關心她。她指出,讀中文就是讀人生,她會對學生說「做你們的中文老師一定要教你們怎樣『做人』」,中文一科包含許多品德情義,隨茩袛i,人會有所成長。
司徒華教育基金表揚13師生
陳穎雯獲頒第五屆司徒華教育基金的「好老師」獎。「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由教協及司徒華教育基金舉辦,今年共有7名學生及6名教師獲得嘉許,計劃旨在表揚努力奮鬥、克服困難的學生,以及表揚有愛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有感人經歷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