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世界:孫中山與家人 流亡史
【明報專訊】孫中山今年誕生150週年,香港各界相繼舉辦紀念活動,藉以展示孫先生與香港密不可分的關係。孫中山以革命推翻中國帝制為目標,在辛亥革命前流亡海外長達16年,不但與家人聚少離多,孫家大小亦受牽連,長期流離失所。
■長兄如父
孫中山1866年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13歲前一直在翠亨村生活,好打抱不平,既反對家人為姊姊纏足,亦仰慕西方文化,稍後得償所願前往檀香山讀書,至17歲時回國,繼而前往香港求學,先後入讀拔萃書室(今拔萃男書院)和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並在香港西醫書院(後合併為香港大學的醫學院)習醫五年,至26歲畢業。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策動廣州起義時,其父親孫達成已過世,兄長孫眉成了一家之主,兄兼父職,多年來資助弟弟求學及革命,並代其照顧妻兒。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成為清政府的通緝犯,亦在香港、日本、新加坡及越南等多處地方被逐出境,幾近無處容身。
楊太夫人為保一家大小的安全,決定舉家避居夏威夷,投靠在茂宜島經商的孫眉。孫中山本人於12月6日抵達夏威夷,孫家大小稍後由同鄉、孫中山好友陸燦帶到茂宜島,當中包括楊太夫人、孫中山的元配盧慕貞、兒子孫科及女兒孫洁A幼女孫琬當時仍未出生。
■顛沛流離
不久孫中山再踏征途,偶爾返回夏威夷。孫家大小一直住在茂宜島,直至孫眉破產,其妻譚氏於1908年變賣當地的農田及房舍。楊太夫人其後帶同盧慕貞及孫中山兩名女兒,在1909年2月到香港繼續投靠孫眉,孫科仍留在夏威夷繼續學業。孫眉租用了粵劇名伶朱次伯的父親在九龍城東頭村二十四號的一間小屋,讓母親、弟婦、兩位侄女等人居住。此屋共有兩層,楊太夫人住在樓上,直至1910年7月19日在該樓辭世,葬於西貢濠湧百花林。禍不單行,孫眉因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被港英政府於1910年9月28日驅逐出境,於是盧慕貞偕兩女又隨孫眉於1910年10月移居檳榔嶼,稍後與在當地主持檳城會議的孫中山短敘後再次分離。
直至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盧慕貞偕兩女於1912年2月15日從檳榔嶼啟程,至2月20日抵達南京。長子孫科則於1月16日離開夏威夷回國。至於孫眉的驅逐令,直至1912年2月22日始被撤銷,所以他才可以在同年5月14日隨家人返港拜祭母親楊太夫人。
■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
150週年大型展覽
日期:11月11日至22日
地點:銅鑼灣香港中央圖書館
■趣看孫中山及其時代展覽
日期:11月12日至12月5日
地點:尖沙嘴香港歷史博物館
文、圖: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陳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