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A 面具,只不過是不同場合,身份不同而已。(圖一)
B 一種禮儀,太直率反而會傷人。(圖二)
C 盔甲,自我保護的機制。(圖三)
D 偽善。(圖四)
■學生投稿
有人說,「虛偽」是戴上面具的人,深不可測;也有人說,「虛偽」就像農場的主人,提供最好的食宿,讓動物甘心賣命……虛偽似乎被標籤為負面。
看見圖中的女孩嗎?好像沒什麼特別吧!試試用手掩蓋她的微笑,還是那個笑得甜美可人的女孩嗎?噢,你會說「不」,因為你看見了一個眼神深邃、氣質抑鬱的女孩。很奇怪吧!微笑讓她看起來是快樂的,可看不見微笑,眼眸卻透出抑鬱。由此可見,「虛偽」的笑可以騙人,但靈魂之窗卻騙不了人。
分析心理學派的創始者榮格曾提出:「人格面具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對他人表露的人格,有別於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我想,適當的「虛偽」是智慧的體現。人有獨特的個性,價值觀不一,反對別人的立場,自然發生衝突。只有適當地先附和別人的觀點,再提出一己想法,才能獲得認同,贏得喜愛,人與人才能和諧共處。
美國著名清談節目主持人奧花•雲費,在鏡頭前總是熱情洋溢,盡情展示才能,你不會想像到她在鏡頭後的真實一面。她曾說:「取悅別人是我的目的,我要贏得大家的喜愛……甚至那些不喜歡我的人也一樣。」虛偽嗎?對,但助她贏得成功。
至於壞的虛偽,就是利用別人對自己的好感,作出一些只有利自己的事情。好比一些有錢人喜歡高調捐款以表善心,但缺了愛心,其價值只停留在物質層面。這些表現才是真正的虛偽。窮人得到的太少,不是因為有錢人捐得不多,而是他們給予的愛心不足,壞的虛偽便如惡菌般滋生、蔓延。
也許,是否運用這份與生俱來的虛偽,就取決於個人信念。
文:天主教鳴遠中學 林嘉頤(投稿時中六)
【文章經編輯刪節】(圖五)
■點評
文: 葉嘉詠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圖六)
整體而言,能緊扣主題,論述涵蓋正反,表現不俗。以第三段為例,文章透過人們平時交談時的婉轉,帶出可有「恰當的虛偽」,然後於後段便提到「虛偽」亦有負面之處。特別欣賞的是,作品透過繪圖與文字結合,以畫中人物的表情,引起人們對「虛偽」的思考。
然而本文在論證過程較簡略,部分論點與論據的關係有待加強。以第四段為例,同學用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一例,希望帶出「虛偽」幫助她事業成功,但卻未能更充分說明奧花•雲費如何取悅那些不喜歡她的人。另外,同學宜於第五段的論證中,作更細緻的推論。同學以有錢人捐錢的設例,卻未能有效說明富人的「虛偽」如何對窮人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運用真實例子,如電視籌款節目,效果會更佳。
■葉嘉詠之選——魯迅〈祝福〉
我回到四叔的書房堮氶A瓦楞上已經雪白,房堣]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捲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
傍晚,我竟聽到有些人聚在內室婼芵隉A彷彿議論什麼事似的,但不一會,說話聲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
「祥林嫂?怎麼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
——魯迅〈祝福〉選段
■推介原因
若想更深入探討「虛偽」,葉嘉詠推薦〈祝福〉這篇魯迅的小說。〈祝福〉講述故事主角「我」適逢回鄉,魯鎮的人們正準備一個叫「福禮」的祭祀,村內洋溢一陣熱鬧歡騰的氛圍。「祝福」背後,有一個身世可憐的「祥林嫂」,人們對她表面同情,卻暗中嫌棄嘲諷。
葉嘉詠認為〈祝福〉透過不同角度的人物描寫,寫各人層次深淺的虛偽。其中最表層的虛偽,是村民為了滿足好奇心,對祥林嫂的虛假關心。更深一層的虛偽,可見於對魯四老爺(即文中的「四叔」)的描寫。雖然以學識豐富的讀書人形象出現,他卻比村民更虛偽。他暗中透過四嬸阻止「祥林嫂」接觸一切與祭祀有關的物品,可見他迷信保守的性格,與他「事理通達」的形象成極大對比。要數最虛偽的,是作為第一人稱的「我」。與以上兩類人相比,故事中的「我」與祥林嫂有更深入的交談,但卻處處迴避祥林嫂的提問,為的就是不用承擔責任。此處,魯迅正透過「我」,嚴厲地批判了一切冷眼旁觀的人。
■寫作手法
反襯
作品運用反襯,透過正反形象的反差,令描寫對象的個性更加鮮明。小說第二段具體描寫魯四老爺的房間,如「房堣]映得較光明……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這堛瑰藿珒y寫便與下文魯四老爺罵祥林嫂「謬種」形成強烈反差,前者的「書生形象」反襯後者的「迷信冷血」。反襯的好處,使魯四老爺的真實性格表現得更突出,幫助作者表達他虛偽一面。
文:鄭律銘
圖:網上圖片、投稿學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