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岩洞發展 數據庫物流有興趣 四成地涉郊園 城規關注成本環境影響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除積極覓地建屋,亦銳意開發地下岩洞。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提交岩洞總綱圖予城規會討論,首度披露48個岩洞策略區域選址(見圖),又表示全部非現存岩洞;若全數開發涉及4500公頃空間,當中約四成面積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內。城規會多名委員關注開發岩洞的成本及潛在環境影響,土拓署則透露已有物流及數據庫業界表示有意在岩洞發展。
全非現存洞 約4500公頃
土拓署早前已完成制訂岩洞總綱圖,建議訂立48個岩洞策略區域,每個岩洞面積由20公頃至200公頃不等,總面積約4500公頃,當中新界佔最多,有31個,包括7個位處大嶼山;港島及九龍分別有11個和6個。近四成面積即約1800公頃是位於「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範圍。
新界31個 7位處大嶼山
根據土拓署披露的48個岩洞選址,位於九龍的6個岩洞選址,分佈在畢架山、獅子山、飛鵝山、安達臣道石礦場所在的過背山等;港島區的岩洞選址則包括筲箕灣、寶馬山、薄扶林、摩星嶺等。佔最多岩洞的新界區,則分佈於青衣、東涌、屯門及沙田等區域,其中土拓署的總綱圖附件,特別簡介屯門藍地的岩洞發展區,指該岩洞面積達69.8公頃,鄰近洪水橋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當中一部分與大欖郊野公園範圍重疊(見另稿)。
土拓署:擬建出入口將避郊野公園
城規會昨晚開會討論岩洞總綱圖,土拓署代表在會上說,雖然48個策略岩洞區域當中,有四成面積位處郊野公園範圍,但岩洞的擬建出入口將避開郊野公園,以減低環境影響。土拓署又透露,該48個選址並非現存岩洞,而該等發展區地質適合發展地下空間;針對該48個岩洞發展區,署方已擬訂註釋,列明位置、建議發展用途、環境影響及交通配套等,並於稍後公布。
城規委員關注地下水受影響否
城規會委員余烽立關注,四成岩洞發展區面積位處郊野公園範圍會否影響生態,「始終在郊野公園下挖大洞,對地下水等是否有影響?」土拓署回應稱,發展岩洞時要符合《環評條例》及《郊野公園條例》,確保不會損害附近生態,當中地下水、植被及生態系統影響屬環評項目之一,署方並稱本港發展地下空間具經驗,只要做防水工程,便能避免地下水流失。
署方研選址用途 先申改劃
另一委員何立基質疑會否有私人發展商有意發展岩洞,「有無接觸過有興趣的持份者?鑿山來儲物,蝕死佢都得」。土拓署稱已有物流業及數據庫負責人表明有意在岩洞發展,但關注發展所需時間及成本,署方將再研究該48個岩洞選址的適合用途,並向城規會申請改劃,以減省日後發展商或政府部門發展的所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