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諾貝爾化學獎由3名「分子機器」研究先驅奪取,香港也有學者從事類似研究,更是其中一名得獎者的門生。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梁湛輝博士在2003年至2006年是博士後研究員,跟隨當時尚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的英國學者斯托達特。他昨接受本報訪問,指出「分子機器」研究的突破在於可控制分子運動方向,令其發揮恍似機器的功能。 梁湛輝解釋,「分子機器」基本原理是將原子或分子等作有理化排列,令其變成有用途的分子結構。 他形容這項研究的突破在於分子的運動方向本身是隨機,但現在有能力控制它們按同一方向運動,可以理解為像摩打般運作。他又指部分研究甚至發展出「分子齒輪」,做到如同起重機或輸送帶的功能。 「分子機器」技術尚未成熟,不過梁湛輝指出,其未來可以有不少重要的應用方向:首先是生物醫學範疇,「分子機器」可發展成進入血管偵測甚至消滅癌細胞,又或者可用來偵測其他器官病變;其次是製造被視為未來超級電腦的「分子電腦」,分子半導體可令記憶體在體積變小的情況容納更多資訊。 斯托達特執著英文 梁湛輝曾師從斯托達特3年,他形容對方是很好的教育家,能了解和協助後輩發揮長處,而且給予他很多機會做不同工作,包括讓他可同時向另一諾獎得主格拉布(Robert H. Grubbs,與另外兩人分享2005年化學獎)學習。他稱斯托達特對英文寫作能力十分執著,從對方嚴謹審改學術文章獲益良多。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