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從省府推出15%的外國買家轉讓稅後,業界指本地地產似乎被分成了兩個市場:疲弱的獨立屋市場,及旺盛的城市屋及柏文市場,其中城市屋現在處於賣家市場,經常出現搶出價的情況。
CBC引述大溫地產局(Greater Vancouver Real Estate Board)的專家稱,雖然9月的官方地產數據要在下周二才正式公布,但目前可見的是,溫哥華城市屋及柏文的銷售/掛牌比率維持在40%左右;根據定義,該比率達到20%就是賣家市場。
地產局的專家說,外國買家稅實施後,大溫的地產市場似乎被分成了兩個市場,一個是強勁的城市屋及柏文,相反則是獨立屋市場,後者不但銷量大減,價錢也疲弱。
正在尋覓新居的33歲Henrik Karlsson,與妻子目前住在631呎的柏文,夫婦倆希望在溫哥華買一間城市屋。
不過他說,在9月勞工日長周末後——即大部分人放完暑假,要買樓的人重投覓房行列的季節——他發現市場「瘋了」,一個溫東城市屋單位在開放日後,竟然有30組人出價。
結果,這個開價90.8萬元的單位,最後以超出7萬元成交,兩夫婦也競投輸了。他們以為,在外國買家稅出籠後,他們買房子的過程會順利些,但結果不是。
對於市場出現「二分化」的現象,地產及城市規劃顧問公司Urban Analytics的費雷拉(Michael Ferreira)並不表示驚訝。他說,外國買家稅可能對高端房屋有影響,但似乎只止於此。
他說,在秋季這個傳統上的覓房旺季,該公司發現溫哥華只有16個新城市屋盤推出市場,這個供應量明顯與市場需求脫節。他說,市場根本沒有就需求最殷的區域提供足夠的供應量。代表開發商權益的都會發展研究所(Urban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麥克馬林(Anne McMullin)指出,根據市府目前的土地用途規劃,估計城市屋的供應量會維持低位、競爭會維持高企,而外國買家稅是無法解決這個事實的。
她說:「溫哥華85%的土地用途(zoning)界定為單戶獨立屋區,而我們正企圖把所有的發展,塞進餘下的15%土地上。」
她說,令問題更嚴重的是,市府批出建築牌照的時間冗長,加上其他發展費用,每個單位的建築成本很容易就需要增加15萬元,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商對興建城市屋的興趣不大。
不過,西門菲沙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戈登(Josh Gordon)認為,給予時間,15%的外國買家轉讓稅對於樓市降溫應該是有效的,因為它會將高端市場開放給本地買家。
他解釋,當該稅逐漸深入市場後,現在的中層買家就有可能向上移,進入獨立屋市場,然後逐層開放給其他本地買家。
不過,Karlsson卻認為,獨立屋的價錢要跌非常多,像他們這樣的買家才有能力「向上移」。他們認為,溫哥華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獨立屋,市府應該大幅度修改土地用途,讓多一點城市屋興建,滿足更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