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被網民盛讚「仙氣逼人」的歐鎧淳,在裡約奧運開幕禮擔任香港代表隊的持旗手而受到注目,更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但若仔細尋找,便會發現這稱號其實只存在於中國人的話題中——把神仙扣連上真實人物,是中國人慣常的文化想像。(圖:資料圖片)
放大
 
(圖:資料圖片)
放大
 
(圖:資料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生活文學:危城自危
考生專訪:3個月,給我一個3﹗
閱讀篇章:三蝨相訟
參考答案
文言範文:大自然的啟發-〈人與自然〉單元導論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仙氣」 應有什麼預期?

【明報專訊】近年坊間對俊男美女一律統稱男神女神或BB,去年底更出現「仙氣」這個形容詞,似乎有種把「美」泛論化的感覺;但在這疑似速食化的背後,卻也令人看到傳統文化的痕跡。

■美貌與智慧並重?

無論是「女神」還是「仙氣」,從這些命名可見,其根源是古來的神仙印象。最早具體形容神仙形貌的是《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皮膚白皙,體態柔美,是後世神仙形象的原型,也與現在美女價值觀相合。可以說,現在社會嚮往膚白腰幼的女性,正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想法。

正如成語「貌若天仙」,古人確實常把美人與神仙連結。譬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以非自然現象來讚譽四大美人的美貌,而小說中的仙女大都貌美,最經典的是《山海經》的怪物王母被後世改成美婦,彷彿美人是超脫現世的象徵。無怪乎古代詩歌常把美人作為崇高價值的隱喻,《詩•關雎》傳統解為教化天下,屈原以香草美人借指賢臣,杜甫〈佳人〉也以高潔為題旨。

當然中國的神祇都著重教化,故美人與神仙掛鉤,其超脫更落在道德一面。歷史上被讚許的美人大多具教化功能,四大美人中便有三人與品德有關,以貌得寵的寵臣寵妃則總被後世貶抑。這樣看來,現在的「女神」大都表現得「大方得體」,而「仙氣」及選美強調「美貌與智慧並重」,就是追求美與德的完美女性觀念的傳承。

■一式一樣 是好是壞?

但在重視形式的中國,公私總是割裂的,美與德的標準亦不例外。明明傳統文化強調以禮制欲,風月場所卻從來不缺;明明宋代以後社會宣揚重德輕色的婦德婦容,才子佳人小說堣~子著迷的往往還是佳人的美貌。現在也如是,關注女神的「德」以至愛談論她們有否整容或「收兵」,但自身卻愛以「美」為先——近年台灣興起「照騙」一詞(諧音「照片」),形容那些照片與真實相貌有明顯差距的人,修圖的普遍正反映為了美不惜自欺欺人的整體傾向。德的重量從來不如美。

話說回來,無論是「女神」或「照騙」,皆透露出禁止個性張揚的東方潛意識:一眾「女神」畫著倒模般的妝容(極致當然是韓國人常被嘲笑「撞臉」),擺弄著一式一樣的舉止談吐;自拍則千篇一律地高角度拍攝或「仙化」修圖,彷彿有種害怕被群體拋棄的平均意識。如此不得不反思,在注重個性的現代社會,已定型化的「女神」究竟是美好還是虛偽?

■知多點

醜女推動歷史發展

雖說社會一直追求美人,但醜女也並非完全無歷史作用。例如黃帝之妃嫫母、齊宣王后鍾離春(鍾無艷)、諸葛亮之妻黃氏、朱元璋的馬皇后,相傳都貌醜但賢能,成為歷史發展的推動者,正是傳統宣揚的重德不重美思想。當然醜女獲垂青很多時也不僅在才德,諸葛亮的岳父是名士,朱元璋的岳父是其伯樂,說穿了就是有能之士配對大家閨秀的門當戶對邏輯,正是在這邏輯下才會有西晉醜後賈南風亂政(其父是重臣賈充)。而就算是嫫母,後來被黃帝立為負責驅邪的方相氏,似也有某種對貌醜的歧視。也就是這種歧視,後世才會冒出諸葛亮妻是假裝醜女的說法。

作者簡介:書獃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仙氣」 應有什麼預期?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