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組成格局由以往的建制與泛民兩大板塊,變成建制、泛民和「本土、自決」,無論特區政府和中央,都關注第三板塊的動向和態度,港府中人希望新議員學會妥協,有建制中人則認為在這立法會格局下,若重提政改而獲通過的機會微,至於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進程,則要看選民如何要求這批議員。 有政府中人分析,新一屆立法會多了6名本土或自決議員,成為不能忽略的一群,這班議員既年輕,亦沒有從政經驗,在議會內亦沒有「大佬」帶路指點,最後能在議會中起到什麼作用,現在難以判斷;但他們由街頭政治走入議會機制,若要推動社會改變,是否堅持己見便能成事,有待他們自行體驗和修訂手法。 按過往慣例,政府會安排多場講解會,向新丁議員講解不同政策局的工作和程序;據了解,個別政策局亦準備相約不同派別議員,除介紹工作外,亦知己知彼。有資深官員稱,對抱本土、自決理念的議員不會有定見,相反希望了解其想法後可多作溝通。 有建制派人士表示,非建制派別的政治光譜進一步拉闊,要統一商討的難度更高,不過,就北京與非建制關係,雖不能大家一起談,但仍可與個別黨派溝通交流;而按現時的組成來看,重提政改的機會更低。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