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3.5億鎊用得其所
自1984年重返奧運,中國隊在獎牌榜未嘗輸給英國,今屆屈居其後難免有酸葡萄的感覺。英軍排名冒升固然有賴中國等主要對手倒退,但在每面獎牌盛惠410萬鎊的背後,科學化的投資令大不列顛4年後未必會受主辦國後遺症痛擊。
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相比1996奧運前每年注資體育界500萬鎊而僅獲1金,英國政府於2013至17年向奧運和殘奧項目投入總額3.5億鎊,為提高成績建立基礎。
幾億鎊,以英國出師里約的67面獎牌計算,平均每塊花費409.65萬鎊,看似很多,但實際上據報每名國民過去4年共承擔4.36鎊,即約44港元而已。負責分配撥款予各項目的官方機構UK Sport行政總裁Liz Nicholl便說:「以金牌衡量,資助是值得的。」
限米煮限飯,UK Sport也無法向所有項目都大灑金錢。分配準則基本上是根據往績,多牌的多分,鞏固如單車等傳統強項的優勢,惟同時亦看重部分「弱項」的爭牌潛力。英國隊在今屆奪金的大項遍及15個,數目之多冠絕各國;體操和跳水皆實現金牌零的突破,男子游泳亦打破28年冠軍荒。
顧及細節 投資「潛力股」
錢要用得其所,英國隊顧及的某些細節叫外人無法想像。例如拳手訓練基地換大牀和優質被鋪,顧問教練稱「每晚多睡24分鐘,足以由首圈出局變摘牌」;單車女將嚴禁剃脫陰毛,杜絕鞍瘡影響訓練。
當然,英國今屆的金牌還是比上屆作東少了2塊,而且可能得助於俄羅斯多人遭禁賽。不過英軍獎牌總數比4年前多了2面,即使一如澳洲及中國,完成主辦國任務後俱呈跌勢,但重蹈中國大滑坡覆轍的危機似乎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