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設置不求實用如何救人
心臟纖震器常鎖室內難取用
【明報專訊】多倫多大學工程系最新研究指,當有人心臟停止跳動時,有20%機會附近會有自動體外心臟纖震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可供使用救援,但當中有三成機會該急救器材被鎖在一棟關了門的建築物內。
該項研究由多大機械及工業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 Industrial Engineering)教授Timothy Chan和聖米高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李家誠學院的莫里森(LaurieMorrison)合作進行。
現時在加國決定在哪兒安裝心臟纖震器,不會特別考慮在緊急情況時的使用情況,以至很多心臟纖震器都安裝在辦公室大樓、學校和康樂中心內,但這些建築物在只在日間部分時間開放。
在多大學者研究期間,多倫多有2,440宗在醫院外發生的心臟停頓事故,涉及767個設有心臟纖震器的地點。這些地點有73.5%不是全天候24小時開放,28.6%在周末關閉。451宗心臟停頓事故發生在纖震器附近,但只有354宗可利用該纖震器。至於在黃昏、晚上和周末發生的心臟停頓事故,更只有31.6%能使用附近的心臟纖震器。研究人員認為,決定在哪兒安裝心臟纖震器時,需考慮位置和是否真的能使用,增加患者獲救機會。
該研究的發言人Timothy Chan指,研究顯示,當時間問題被忽略時,心臟纖震器的可用性被高估。
安裝起搏噐時,若把時間因素考慮包括在內,可增加平均25%的可用性。研究建議,法例應規定所有心臟纖震器必須在緊急醫療服務派遣中心註冊,並全天候24小時供人使用。
報告也指出,心臟纖震器覆蓋度只是問題之一,它不一定等於存活率,因為即使該儀器可供人使用,不代表它真的有被使用。「在增加心臟纖震器的使用度和旁觀者在緊急情況的反應這塊大拼圖裏,該儀器是否可供使用,只是一部分。」
美國邁亞密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Robert J. Myerburg認為此研究結果重要,在計劃設置心臟纖震器地點時,應加以考慮。
「我們現在需要同時制定,改善預測和預防心臟停止事故的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