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黑色黃金』(Black Gold),所有的養份精華通通在裏面。」
園藝師Maria Keating從桶子裏抓了一把,笑着說,用這個施肥蔬果,保證果實又肥又大又環保!
「黑色黃金」,就是營養豐富的堆肥。
只是一聽到堆肥兩個字,似乎給人又髒又臭的印象,但走進溫哥華堆肥示範花園(Vancouver compost demonstration garden),一整排堆肥箱旁一片鳥語花香,空氣中只有一股清新的青草味。
自家弄堆肥,可說是幫助環境、減少垃圾以及廢物利用的最好方式,但堆肥基本上可說是一連串的分解過程,在開始動工之前,可是要做一些功課才行,常駐溫哥華堆肥示範花園的Maria(圓圖)表示,只要使用正確的工具和方式,做出來的堆肥不但不臭,也不會吸引蟲害和野生動物。
在家做堆肥,基本上有兩種方法:後院堆肥和蚯蚓堆肥,Maria解釋,兩種方法大同小異,可依自己的飲食、住家環境條件來自由選擇。
第一步:準備材料、容器
作堆肥,需要有兩種用來分解的材料:一為「綠色物質」(富氮物質Nitrogen-rich),包括廚餘(不含油脂、奶蛋類食物以及動物骨頭)、咖啡渣、蛋殼、果皮、植物花草等;二為「棕色物質」(富碳物質Carbon-rich),包含平時掉落的枯葉、乾草、棕色紙袋、紙箱、稻草、紙巾和餐巾,以及報紙等。
有了材料,就要有容器,預先衡量擺設堆肥箱的空位後,可直接使用市面上現有的堆肥箱,也可購買普通置物箱來使用,將置物箱底部打通水孔、箱側邊打氣孔,將置物箱底層加個儲水淺盤(tray),來收集分解產生的水分(稀釋後可做液態肥料使用)即為一個簡便的堆肥箱。
「注意,使用廚餘之前要將食物整成愈小片愈好,像香蕉皮、酪梨皮、蛋殼等都難分解,切成小塊可以加快速度。」
第二步:開始堆肥
「像在煮千層麵(Lasagne)一樣,自製堆肥也是一樣,先鋪一層(6-10cm)乾草堆或落葉開始(棕色物質),再放一層綠色物質,之後一層棕色物質……以此類推。」Maria說,棕色物質除了幫助分解,更能消除掉氣味、保持乾燥,所以每次放入廚餘,不要忘記再鋪一層棕色物質。
後院堆肥(Backyard composting)
適合較大的區域,如獨立屋或鎮屋(Townhouse)的後院,Maria表示,為防止老鼠或是野生動物挖地鑿穿堆肥桶,可在桶子底部和地面之間加上一片細孔的鐵絲網固定,頂上蓋子也要蓋嚴。
「後院堆肥的重點在於適時的翻動,在堆肥裏加入空氣,可確保堆肥是正常分解,而非正在腐爛。」她拿起一根鐵棍表示,只需在查看堆肥箱時,用鐵杆往堆肥裏插洞即可,不需將底層物質全部翻上來;若一周放置一次廚餘,那就一周翻動一次。
「要是添加廚餘的次數越多,翻攪的次數也跟着要多起來。」
蚯蚓堆肥(Worm composters)
蚯蚓堆肥如其名,就是在堆肥中加入蚯蚓,Maria指出,蚯蚓在堆肥中會像攪拌器般鑽動,加速分解過程,其排泄物更能豐富堆肥。
「有了蚯蚓的幫助,就不需翻攪堆肥箱。」
她表示,這種較快速的分解方式適合如公寓陽台等較小的場地,考慮到蚯蚓的生活條件,適合天氣溫暖的時節開始,要注意將堆肥箱放置於陰涼處,免得蚯蚓因為太陽直射過熱而死,冬天若氣溫驟降或下大雪,也可使用罩子將堆肥箱罩住保溫。
第三步:使用堆肥
設置好堆肥箱後,也要不時地觀察來確保其正常分解,若是箱子有異味,表示沒有足夠空氣或太潮溼,適當翻攪和加入更多棕色物質;若太乾則表示棕色物質太多,可添加新鮮的水;要注意,若是投入的物質不夠,也有可能造成無法產生分解。
在經過最快至少2到3個月的分解後(後院堆肥4到6個月、蚯蚓堆肥2-3個月,分解時間會依投入的素材種類和堆肥箱大小有所改變),即可收成堆肥!
「當所有物質分解,產生成粉狀、看似黑色泥土的堆肥時,就是可以使用的時刻,即使有些蛋殼也沒關係。」她補充,分解過程留出來的堆肥水收集起來,可以加入水後稀釋來澆灌如蕃茄、白菜等需要大量養分的蔬果植物。
「這遠比化學肥料更好,是最天然的生命周期!」Maria笑着說。
溫哥華堆肥示範花園有開設堆肥學習教室,一堂一小時的課程共$25,還附蚯蚓和堆肥箱,對課程有興趣或任何堆肥問題可致電604-736-2250或瀏覽http://www.cityfarmer.info/查詢。
文/圖:葉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