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敏中學決重建 墓地惹爭議
新校耗資逾億 3年後落成
【明報專訊】新西敏中學(New Westminster Secondary School)重建工程終於上馬。省府預計,新校舍在2019年底落成,並會規避歷史上曾有過的墓地。華人團體中有人樂見師生可在更安全、更現代化的環境中上學;也有人認為褻瀆了先人,要求教育廳長辭職。
省府昨日宣布,將投入1.065億元,為新西敏中學興建新校舍,預計在2019年可以投入使用,容納2100名學生,涵括9至12年級。
教育廳指出,新西敏中學現有校舍興建於1949年,是省內規模最大的中學之一,可是日久失修,經不起強力地震,多年來,一直是教育廳重建的首選對象。新建校舍將符合現代標準,提升安全及教學水平,並且預留空間,以便將來擴充,容納更多師生。
新校舍建築工程預計於2017年展開,並在2019年12月竣工啟用。師生轉移後,舊校舍將會清拆。省府注意到現有校舍所佔用土地在歷史上曾經用作墳場、工場,以及二戰時期的練兵場。
省府保證新校避開墓地
省府保證,新校舍將會避開先前的墓地,在指定的傳統土地上的工程,會由一名考古學家監督,令傳統保育規定得以落實,歷史文物亦得到適當的記錄。
校舍重建工程踏入設計階段,省政府國際貿易、亞太策略及多元文化廳廳長屈潔冰將牽頭組織一個持份者諮詢委員會,與原住民、華人及其他關鍵團體溝通,以確保學校的歷史得以確認,並定出紀念這塊歷史土地的最佳辦法。
教育廳長貝尼爾(Mike Bernier)指出,新西敏中學的重建,將讓二埠的教育翻開新的一頁;同時令這塊土地的歷史價值得到保護。
新西敏教育局主席坎貝爾(Jonina Campbell)說,等待這一項目上馬,已經等了很長時間,這意味着當地的學生,將可以在一家水平最先進的校舍中讀書。
溫哥華中華會館理事長姚崇英指出,這一塊土地的歷史既豐富,又複雜。他樂見新校舍可避開先前殯葬用土地,也歡迎省府計劃諮詢社區意見;並準備參與相關的諮詢工作,作出貢獻。
加和會的朱偉光認為,在一個沒有正式停用的墓地上興建校舍,是一種褻瀆;呼籲教育廳長引咎辭職。
他又懷疑,省府與新西敏教育局串謀,黑箱作業,暗中將白人的殯葬區規劃為前墓地,受到更多保護;而華人殯葬區則只規劃為傳統保育區。他質疑省府要重建新西敏中學,只是省選前一種買票操作。
此外,據一位參加過事前諮詢工作的消息人士指出,省府這次採用「設計-建築」(design-build)模式,而且會招標。故此校舍的最後設計,仍然存在不少未知之數。
知情者指出,校舍樓房本身可以集中在地皮的南邊,應該可以避開先前的殯葬區。但在前華人墓地之上,不少華人團體都提出要求,希望改建公園,就是操場也不要興建在其上。但究竟最後方案是否完全符合僑團要求,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