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眾籌反逼婚廣告 母:小心被雷劈

[2016.04.29] 發表
地鐵上的反逼婚廣告寫着,「世界那麼大,人生有很多種,單身也可以很幸福。」

反逼婚聯盟的廣告起源於過年時的一句抱怨,「唉回家又要被逼婚了」。

「傳統的家族觀念、社會觀念,依然在給女性編織牢籠。」吳文說,26歲那年,周圍的人好像約好了似的,一起向吳文發起進攻,就連小孩子都會突然竄到她面前,大眼睛忽閃忽閃地問:「姐,你怎麼還沒有男朋友呀?」

春節回家時,外婆老得有點神志不清了。她會突然望着吳文痛哭流涕:「你一定要早點結婚啊。」又轉向吳文的媽媽,「你女兒是不是已結婚了,沒有告訴我?」然後重複了30遍這個問句。

「那一刻我感覺到心酸,外婆意識不清了,潛意識的東西都出來了。」這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領說。

媽媽也開始「溫柔地提醒」「積極地告知」,誰家又生了孩子。當在北京獨居的吳文家中有東西壞了需要更換時,在中原老家的母親總說,等成家了再換好的吧。「她潛意識裏覺得,單身過的是不完美的日子,就得湊合着」。在父母眼裏,子女只身在一線城市打拚,能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靠靠」,生活沒那麼辛苦。

與吳文同在北京打拚的米果深有同感。中央美院本科畢業,在澳洲讀完碩士的她選擇回國工作,她在北京五環外的黑橋村租下工作室,接到活兒時幾千幾萬進帳,慘淡時幾個月沒有收入,從小衣食無憂的她學着怎麼把「一塊錢掰成3份花」。家裏的牆刷什麼顏色、房間要掛什麼畫,米果認為,這可以聽父母的。但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完全是自己的自由。在決定對得起父母之前,她要先對得起自己。

起初,米果嘗試把內心深處的想法說給父母聽,但是每次想要展現真實自我的時候,都會「弄得他們很傷心」。

爸媽氣呼呼地指着她,「你為什麼一定要跟家長對着幹?」他們認為婚姻是對米果現在和衰老之後生活的保障。

「以傳統觀念看,我是挺不孝的女兒」,她握着紙巾,停了很長時間,「我活得挺隨性的,自己開心最重要,讓父母操心挺多。」

看到米果設計的反逼婚廣告,媽媽一手給她眾籌錢,一手戳着桌子,指摘她大逆不道:「你做這種事情,小心被雷劈,過年時別讓親戚知道,我們會被罵死的!」

這樣逼婚的橋段以不同的劇情,在眾多家庭上演。新聞裏,單身的姑娘被母親逼問:「我養的狗都產崽了,你咋還單身?」還有大媽找婚戀網站為女兒「策劃」一場偶遇,花了6.8萬元。有父母好不容易被子女說通了,轉天跟廣場舞大媽一聊,焦慮又來了,回頭又逼婚了。

「不是小孩子啦」「你一天不結婚,父親就一天不死」「不要任性,可憐天下父母心」「真要找不到,是我們老兩口的一塊心病」。回家時,這些話連珠炮似的鑽入單身男女的耳中。父母對於傳宗接代的渴望、對子女安穩生活的擔憂全部轉化為催婚的令箭。「一切信息都是條件,你發現一個人變成了貼着二維碼的商品。」

被「打着愛的名義、裹着蜜糖」的令箭射中的吳文,一直在相親的路上狂奔。

吳文有時奇怪父母那一代人眼裏,女性始終要依靠「婚姻」這張長期飯票,而社會對於「飯票」的評價如此單一,幾乎只與金錢相關。

為了讓吳文盡早拿到「飯票」,家人開始給她介紹對象。吳文為此「面試」了30個相親對象,始終想找到金錢之外,更吸引她的東西。

如果尋找結婚對象是一場精準的條件匹配,那麼貼在吳文身上的標籤有:北京戶口、有房有車、工作穩定、名校碩士、身材勻稱、皮膚白皙。

吳文不再坐在家裏等待踏着七彩祥雲的意中人和騎着白馬的王子,而是把每個周末都安排上相親和約會。她家附近佔地21萬平方米的商圈,幾乎每一處都留下過她約會的身影。

遇見「技術理工男」時,吳文正處於傍徨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會聽父母的話。」技術理工男屬於父母眼裏「條件」匹配的對象:名校畢業,央企工作,攢錢在北京買了房,父母有兄弟姐妹照料。於是,這個3年前就被吳文拒絕過的男生,在3年後又進入了她的視野中。

他們嘗試約會,可男生太無趣了,90%的時間在聊工作。

吳文是那種喜歡看話劇、廣泛閱讀書籍的姑娘。有一次和另一個央企的相親對象聊天,聊着聊着,她開始談起央企改革、如何激活央企的創造力,對方一愣,沒說幾句話,回家就把她拉黑了,臨別「遺言」:「我想找個簡單點、輕鬆點的女孩。」「可能是聊得有點深了」,吳文總結經驗,「我發現第一次見面聊工作不太好,還是該聊聊愛好啊、家鄉啊。」

可是這位技術理工男的愛好乏善可陳。愛情變成一道辯論題。吳文掰着手指頭找理由說服自己:雖然技術理工男穿衣土、不注重形象建設、木訥、不會追女孩,但對自己一片癡心,「將來應該不會鬧什麼蛾子」。

但迷茫和不滿全寫在臉上,尤其是在某次口乾舌燥、長途跋涉的約會之後。吳文不耐煩的表情「引爆」了技術理工男,他「蹭」一下子躥起身,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吳文一個人愣在餐館。晚上,他找到吳文,要回了之前送的金利來錢包。後來,他又來道歉,但吳文堅決跟他拜拜了。

吳文的相親經歷像一本曲折的小說,有高潮也有低谷。當她與「條件」很好的海歸相親,望着對方麻利地捲起意大利麵出神,脫口而出外國的牌子,自己的「優越感全沒了」。

「在一次次甩與被甩中,變得愈來愈淡定。」吳文一邊總結,一邊脫下牛仔褲,換上裙子,摘掉眼鏡,等待桌子另一端的甲乙丙丁。

更多中國要聞
無界「倒習信」案控罪難定
刊登過一封「要求習近平同志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公開信的新疆《無界新聞網》案件近日將有進展,目前10多名無界及其技術支援公司員工仍被扣押,但... 詳情
由南方報業集團旗下《南方都市報》與雲南出版社合辦的《雲南信息報》,周一及周二連續兩日在頭版通常刊載廣告的下半版「開天窗」。空白處僅有八個字「... 詳情
《戚本禹回憶錄》上市 病榻手書「紀念文革50年」
已故原中央文革小組最後成員戚本禹遺著《戚本禹回憶錄》昨在香港上市,由香港的中國文革歷史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董事長敖本立昨日稱,該書在4... 詳情
【明報專訊】經常報道中國軍事秘聞的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Washington Free Beacon)引述五角大樓官員稱,繼俄羅斯成功試... 詳情
港澳辦紀委書記 公費宴友遭警告
國務院港澳辦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黃水華(圖)用公費宴請朋友,遭黨內警告處分。 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發出通知,嚴明「五一」及端午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