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島再移位 路署否認隧道停工
【明報專訊】早前獲54.6億元超支追加撥款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去年被資深傳媒人Howard Winn揭發人工島移位7米後,再被指因填海工程「貪快」而飄移3.5米。路政署昨回應時承認人工島再次移位1至2.9米,而非3.5米,並否認隧道工程因此停工,強調工程維持2017年竣工。
認移位1至2.9米 維持2017竣工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被Howard Winn於去年揭發人工島飄移7米,及後路政署承認人工島移位,口岸工程無法如期今年完工,需延至2017年底。Winn近日在網誌再引述消息,指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隧道連接人工島的接駁點移位3.5米,需作補救措施,目前隧道工程更已停工數個月。他引述工程師推斷,人工島移位與填海速度加快有關,指為加速人工島填海後的沉降,工人施加過多填料,令海泥負重過高,如「擠牙膏」一樣造成移位。
路政署回覆稱,正如該署於去年12月在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交代,不浚挖式填海會在施工階段,因固結而引致海堤頂部向外伸延,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隧道南着陸點(即人工島東北角)海堤頂部向外伸延,目前幅度約為1至2.9米,填海工程顧問評估後認為海堤穩定。隧道承建商已作加固,以配合隧道鑽挖及建造豎井工作。
Winn發現路政署延長使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辦公室,由今年7月延至2020年底,推斷工程無法在2017年底竣工,或進一步延至2019年。路政署稱為維持工地辦事處和駐工地人員團隊在2017年後完成餘下工程和處理合約下的索償等,決定把辦公室「臨時政府撥地」延期至2020年,形容決定是實際和合理。
疑因加速沉降 專家恐影響隧道接駁
路政署回應指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隧道工程正按計劃進行,並無停工,強調此項工程維持2018年底完成。然而由於填海沉降較預期慢,延遲交地予連接路工程。路政署已決定改設計,正與工程顧問及承建商商討,估計有足夠應急費用應付額外開支。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關國雄相信人工島移位與工人為加快沉降,施加過多填料有關。他擔心人工島移位會影響隧道接駁,若外移的海堤與隧道鑽挖的路徑重疊,將威脅隧道結構安全,因此估計承建商需花較多時間調整走線及鑽挖方式,或會影響工程進度。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成員胡志偉批評路政署監管不力,令人工島一再移位。他指人工島是本港首個採用不浚挖式填海的工程,質疑技術未夠成熟。他要求路政署應全面覆檢,又促請署方向立法會交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