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發現回復記憶力蛋白質 老鼠測試有效 治腦退化症有望
【明報專訊】阿爾茲海默症屬無藥根治的腦退化症,目前只能靠藥物延緩患者的認知功能及記憶力衰退。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聯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及中國浙江大學本月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載最新研究,指一種名為「白介素-33」的蛋白質有望逆轉患者病情。研究發現,若具該病病徵的小鼠被注射「白介素-33」後,一周後記憶力及認知功能升近一倍,恢復昔日水平。研究團隊盼成果未來可用作臨H治療,但仍需研究療法能否令記憶力永久恢復正常水平。
阿爾茲海默症屬嚴重削弱患者認知能力的腦退化病,病徵包括會逐漸喪失記憶、推理及判斷能力等。普遍患者腦中會累積澱粉樣蛋白斑及神經纖維纏結,若澱粉樣蛋白斑在大腦增加,會削弱神經細胞的通訊功能,減低患者認知能力。因此,治療需找尋方法減低人體內產生澱粉樣蛋白斑,或增加大腦清除澱粉樣蛋白斑的能力。
負責研究的科大理學院院長葉玉如稱,據過往文獻,普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產生的「白介素-33」蛋白質會減少或出現基因突變,但原因不明,而該蛋白質可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研究團隊發現,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較一般人易患上阿爾茲海默症,而其體內的「白介素-33」的功能亦異常。
加快清除蛋白斑 可逆轉病情
研究團隊遂嘗試向有阿爾茲海默症病徵的轉基因小鼠,連續兩日注射以基因改造而成、200納克的「白介素-33」,發現可減少小鼠大腦的澱粉樣蛋白斑近一半。團隊分析指「白介素-33」能令小鼠腦內的免疫細胞移向並加快清除澱粉樣蛋白斑,及減低大腦炎症反應。
為證明獲注射「白介素-33」的患病小鼠記憶力改善程度,團隊將小鼠放進透明箱子,每當牠們活動便受輕微電擊,使牠們學習將環境與電擊拉上關係,為避免再受痛楚而靜止。研究分析了隔日注射「白介素-33」的小鼠的靜止時間長短,量化其認知能力有否改善,如靜止時間較長,意味其記憶或認知能力較好。
結果有注射「白介素-33」的小鼠的靜止時間,較未注射前的一周多一倍,並回復到同齡正常小鼠的記憶力水平。
盼作臨H治療 研可否永久恢復
葉玉如表示,已就研究成果取得專利,將與本地生物科技公司商討合作,盼成果可用作臨H治療。不過,葉玉如指仍未知注射「白介素-33」能否讓認知能力或記憶力永久恢復正常,未來需延長實驗時間,研究注射「白介素-33」所需時間及劑量、能否應用到其他類別的腦退化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