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8成地下水不宜飲用
【明報專訊】中國水利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下稱《月報》)顯示,中國內地全國地下水普遍「水質較差」,同時地下水儲存量亦因過度開採而減少。
水利部於2015年監測松遼平原、黃淮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2103處地下水水井,以淺層地下水為主,基本涵蓋地下水開發程度較大、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滲影響的地方。
結果顯示,2103個水井中,IV類水(4類水,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有691個,佔32.9%;V類水994個,佔47.3%,兩者合計佔80.2%,即表示超過8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脅。內地環保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IV類水已經不適合人類飲用,V類水污染就更加嚴重。實際上,這兩類水都已經不太適合人類接觸。」
《月報》亦顯示,主要污染指標中,「三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污染較嚴重,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馬軍指,「這個高達80%的數值並不特別令人驚訝。其中出現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是因為流經城市的淺層地下水,更容易遭受農業、工業廢棄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國土資源部早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全國有近70%的人口飲用地下水。馬軍稱,城市多採用不易受污染的深層地下水作飲用水源,「但還有很多農村地區居民飲用淺層地下水,污染將主要對他們帶來影響。」同時,地下水還遭受嚴重的過度開採。數據顯示,2016年1月,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
2016年1月,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單是黃淮平原就減少了49.2億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區地下水儲存量減少最嚴重,當地一年間減少22.1億立方米的地下水。馬軍表示,「針對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費更甚於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問題相對複雜,而地下水的超採,還會帶來地縫、塌陷等次生災害。」
官方「光明網」發表題為《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水危機迫近了》的評論員文章指,中國屬於水資源短缺且分布嚴重不平衡的國家,「水資源短缺,有水不能(飲)用,這就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水資源短缺程度,給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帶來了基本生存及其存續危機」。
文章又形容,「如果近年頻頻出現的霧霾是人們的心肺之患的話,水安全的危機,則是中國的心腹之患」,如不即刻著手解除這個危機,「中國的發展目標不僅不能實現,其本身也將變得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