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導站﹕融情入景 借物訴情
【明報專訊】寫小說和抒情文的時候,可以借死物交代人物的情緒轉變。好像披頭四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以及林振強填詞的《結他低泣時》,同樣借結他描寫結他主人的傷感。
結他沒有感情,不見得會低泣,不過,彈結他的人會,他會為愛人離去傷心,只是逞強的說自己不會哭泣,只是看見結他哭泣。
世上的門都沒有感情,無論是關上、打開、虛掩或半掩的門都沒有情緒轉變,有感情的是人,同學借半掩的門描寫母女之間的感情,用得不落俗套。如果想寫得更深入,不妨描寫在外地工作掙錢的父親跟母女的關係。
最後一段由我變成我們,我們半掩大門等最愛的人回家。那麼,文中的母親心扉大門是否仍為丈夫打開呢?女兒跟爸爸的感情淡薄,她可會關上等候爸爸回家的大門呢?
不忘溫故知新 文思自如流水
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鑑和鏡是相通的,詩中的「問渠」有說是廣東話的「問佢」,反正都是問水塘為何清澈,水塘答因為有清水源源不絕的流入來。
我們要不斷讀書和學習新事物,才能保持身心明澄,這首借塘喻人傳頌千古。如果池塘封閉,就只有死水。正如我們不能關上心扉,以免死心。
◆文評人
關麗珊,香港出生,曾任報刊編輯和創作顧問,現全職寫作,新作《微笑人生——樂在貧窮中》
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kwanlaishan
■歡迎投稿至living@mingpao.com,須為原創及從未發布,勿一稿兩投,作品一經刊登可獲書券,三個月內沒通知作落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