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巴黎恐襲後,外界矛頭立即指向大布魯塞爾區的莫倫比克(Molenbeek),斥之為出產恐怖分子的溫牀。不過比利時的體制令資訊分享和行政協調困難,種下禍根,莫倫比克一隅之弊,不過是全國縮影。
《紐約時報》曾報道,早在巴黎恐襲前一個月,莫倫比克區長申普曼(Francoise Schempmans)便收到來自安全部門的名單,上面載有懷疑伊斯蘭武裝分子的人員身分和住址,可是申普曼只顧把責任推走,「追蹤潛在恐怖分子不是我的工作……那是聯邦警察的責任」。為了安撫國內三大語言群體(荷語、法語和德語),比利時政治架構充斥令人頭昏目眩的機構和政黨,混亂狀况被外界視作無力應對恐襲威脅的元兇。以布魯塞爾為例,負責安全和反恐的除了一支聯邦警隊,還有6支當地警隊,關係錯綜複雜,資訊分享是死穴,更遑論協調合作行動,令反恐工作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