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屋貴難負擔 政府有責
卑大:長期引入中港台商業移民 推高樓價
【明報專訊】卑詩大學(UBC)一份有關樓市政策報告將大溫樓價上漲至令本地人無法負擔的原因,直接歸咎於政府部門。報告指出,政府從1980年代即以商業移民計劃引進中港台成功商人,因轉移資產至大溫並炒高樓價,而政府又需要高價物業帶來稅收,以致省府或市府無意願介入樓價上漲問題。
研究報告是由卑大地理系教授萊(David Ley)撰寫,已刊登於《國際樓市政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using Policy)。
報告撰寫人萊指出,現在大溫高不可攀的樓價,其實是幾十年來,亞洲的財富流進大溫,對本地造成的附帶傷害。
他表示,省府或地方政府從高價物業產生的高稅收中得利,以致他們對解決高樓價問題顯得缺乏興趣。
萊提到,現在已經取消的聯邦商業移民計劃(BIP)是個關鍵性的投資工具,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吸引台灣及香港企業界人士移民大溫,之後又吸引許多中國企業界人士,鼓勵他們移民並轉移資產至大溫地區。
報告認為,大溫物業後來在亞太地區銷售,一些商業移民在未抵埗加拿大之前即已經購買房屋,令一個包括大溫在內,錯綜複雜的環太平洋樓市形成,大溫樓市在亞洲資金大量流入之後,價格快速上漲,現在的獨立屋市場對大多數的大溫居民來說,已是無法負擔。
報告說:「儘管公眾對於炒高樓價的外國投資者明顯不滿,但省府及市府非常看重高價物業帶來的高稅收,以及當時商業移民所繳交的費用,以致政府並無意願介入樓價過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