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網絡助匿藏 追緝難度增
「突擊搜查,就像莫倫貝克(Molenbeek)的每一天(所發生的事)。」薩拉赫上周五被捕後,一名當地警官坦言,類似追捕行動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可謂屢見不鮮。莫倫貝克因「盛產」恐怖分子被形容為「歐洲聖戰之都」,但在全城警戒下,薩拉赫依然可以在此匿藏數月而未被發現,當局稱關鍵因素是靠親人或朋友組成的龐大網絡協助,這意味反恐部門難單靠監視可疑場所或網站追蹤懷疑恐怖分子,堵截難度增加。
「頭目魅力比宗教更重要」
莫倫貝克人口一半是穆斯林,大多有摩洛哥血統。比利時聯邦檢控官稱,一個原本為毒品交易和瑣碎罪案而存在的社交網絡,成為薩拉赫躲避追捕的關鍵因素。消息指薩拉赫曾棲身一名與聖戰無聯繫的朋友之母家中地庫。薩拉赫在巴黎恐襲後亦是靠兩名朋友接送回布魯塞爾,在逃亡期間很可能靠朋友協助轉換「安全屋」。不過,他最終亦因找朋友幫忙尋找新藏身處而暴露行蹤。
政府乏支援 失子婦女互助
1992年至2012年擔任莫倫貝克區長的穆羅(Philippe Moureaux)最近出書談管治經歷,他認為,極端主義在莫倫貝克滋長的主因不是困擾該區多年的貧窮問題,而是巴黎恐襲頭目阿巴奧德的領袖魅力。
他形容施襲小組「突然間」圍繞阿巴奧德組成,「是他本人而非宗教,透過好友建立小組」。牛津大學一項研究也顯示,社交網絡對恐怖主義擴散十分關鍵,友儕影響遠勝家庭成員或清真寺。
面對親人投身恐怖活動,一些莫倫貝克婦女團結起來,建立「受影響家人」(Les Parents Concernés)等組織互助。
她們形容,激進組織利用「比利時社會含蓄呈現的結構性種族主義」招攬年輕男性新血而政府最初視青年「自願」離開為減輕失業壓力的方法。她們眼見兒子行為異常,要求當局協助阻止他們離境,但卻未獲正視,「如今當局開始有反應,原因只是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到他們」。
這些母親自行嘗試改變,在學校演講,並向政府施壓更改政策。她們對穆斯林社群本身的不作為也感到失望,「當有些家庭失去2至3個孩童,教士有什麼反應?」(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