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將系統闡釋中國人權觀
2016年剛開局,中國人權話題就頻受外界施壓。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最近發出年度人權報告,矛頭直指中國,措辭亦較以往激烈,稱「中國的人權狀况持續退步」。本周,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則呼籲內地釋放人權律師。同時達賴和西藏話題在國際上又趨熱絡。
「人權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北京近期亦透過外交及傳媒途徑對國際壓力作出回應。不過,有破還要有立,傳統的回應可能已不足以釋疑,北京需要對人權問題更積極地闡釋觀點。1980年代以降,外界對中國人權問題日益聚焦,鄧、江、胡等歷任最高領導人對人權問題均有明確和系統表述。
習近平在2012年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訪美時曾提出,「在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被指為「四両撥千斤」。此後,習又在2015年北京人權論壇賀信及訪英期間,兩度重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並表示中國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基於「生存權」和「發展權」。不過,外界或許期待對此有更進一步闡釋。消息人士指,習近平可能在今年適當時候,選擇在公開國際場合,對人權話題作出更明確和系統的表述,這一方式顯然會比傳統的被動回應更積極。
料在國際場合更積極解釋
此外,在人權觀念的闡釋方面,觀察家相信北京將在2016年有更積極的動作。內地政界及官媒自去年末即開始預熱,着手梳理習近平治國理政3年成績,預計內地輿論會把人權作為其中重要部分,可能包括中國人權新的發展、依法治國、司法改革、國際人權等內涵。
同時,北京的積極高調,預計還會在今年的國際會議尤其是中國主場的會議上顯現。中歐人權論壇今年將開第二屆,北京或期待中英及中歐未來能在人權等關鍵問題上消解矛盾;當下,敘利亞難民問題困擾歐洲,北京或藉「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對話」之題更取深意;習近平曾給2015年北京人權論壇發賀信,2016年該論壇將以何種規格方式亮相,值得關注;此外,博鰲論壇自2015年開設宗教分論壇而後,今年可能也有新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上月習近平在重慶談及「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地方政府近期就頻提「精準扶貧」,扶貧作為改善人權的重要方面,在人權領域亦頗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