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仍然覺得右表很管用。先看閱讀材料,初步區分文章文體(宏觀),例如2015年的考材是林語堂的《論趣》,屬論說文,作者當然有出眾的議論能力,題目果然涉及反語、比喻、是否下筆立論等。 不同文體,不同關鍵字詞 大方向確立文章文體(雖不中亦不遠吧)之後,再微觀每個段落。究竟哪一段是描寫?記敘?抒情?還是論說為主?搞清楚了,則出卷員的設問常常會圍繞相關的關鍵字詞。例如曾問作者用了什麼手法描寫主角,須填上□□描寫,答案,即使不看原文,也呼之欲出了。(可以是肖像描寫和行動描寫,之類。) 或曰,說得那麼淺,這期豈不等於白看?同學請聽我苦心一言,閱讀卷看似高深莫測,實則有法可循。請先循其本,一邊做練習,一邊推敲出題者背後用意,準備便可事半功倍,而做練習的痛苦也可減半。 ˙不信你再看看這個表!(見表) 文:資深中文科主任 蒲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