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成立個多月的創新及科技局首次在《施政報告》交代工作細節,建議撥款45億元成立3項基金,包括資助八大研究成果「落地」和非牟利機構開發創科工具,更首次撥出20億元,跟隨私人投資者的專業選擇,共同投資初創企業,政府與私人投資者配對比例最多1︰2。消息指基金的投資目標是已營運數年、踏入成長期的本地初創企業,希望這種「跟頭」模式可鼓勵私營投資,冀在今屆立法會完結前通過撥款。
明報記者
政府資料顯示,本港商界投資的「企業孵化器」及「共用工作空間」在過去6年倍升,現有約1600所初創企業使用。創科局屬下的創新科技署除預留20億元作投資,相關收入資助八大研究成果轉為商品外(見另稿),另撥20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消息稱,連同5億元的「創科生活基金」,3項基金均擬設委員會作遴選,局方同時須向立法會申請增開職位執行。
「私人投資者選擇較專業」
據悉創投基金的投資目標是已踏入「成長期」的初創企業,政府與私人投資配對比例最多1︰2,有別於過往的一比一配對,今次是突破嘗試,「想扭轉風氣,鼓勵市場多投資,私人投資者的選擇較專業」。
現進駐科學園、2009年起營運的科技公司Myndar,替珠寶鐘表業制定智能管理系統,成功研發智能首飾展示盤,記錄首飾的受歡迎程度及處理付款。公司行政總裁文振聲透露,有意將此技術擴至藥物的智能管理,防止滲入假藥,歡迎政府牽頭與私人投資者配對,有望令企業擴展受惠,「早年私人投資於創科界的氣氛不旺,寧願投資房地產,令初創企業難生存,公司首3年都蝕逾千萬元」。
數碼港2億設基金 科學園29億擴建
此外,數碼港將撥2億元成立「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投資屬下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初創企業,並倍增培育計劃名額,又增設兩個Smart-Space共約4.7萬方呎的空間,提供更多月租的彈性工作場地。
香港科技園公司預料第三期科學園今年全面落成後,總樓面將增至33萬平方米,並在2017/18年度全數租出,故政府擬向科技園公司注資28.78億元,用作園區首階段內部擴建,料2020年完工後額外增加總約7萬平方米樓面。
政府亦正研究在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發展科學園及工業h,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馬錦星表明對此有興趣,又認為創投基金可參考外國做法,初創企業可獲投資約100萬美元,並應大膽、快速處理申請。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支持多項創科政策,認為政府與私人投資者共同投資有填補作用,亦令基金有足夠時間取得投資回報。軟件行業協會會長楊全盛期望立法會盡快就3項基金撥款,擔心科技日新月異,基金太遲上馬令業界難受惠。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質疑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發展科學園,地點太遠,並將向政府了解洪水橋等新發展區會否仍按規劃大綱設科學園發展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