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世途 「-ism」當道
國際社會在2015年見證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威脅走向全球,尤其是年頭和年尾在巴黎發生的慘劇,反映西方社會防禦ISIS的方式及融合穆斯林的政策是如何脆弱。恐襲與難民潮造就新一波排外潮颳起。美國權威詞典出版商韋氏選出與各種意識形態息息相關的英文字尾「-ism」(主義)為本年度風雲字,為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份作了最好註腳。隨着ISIS威脅升級,各國難再獨善其身,過去幾年在敘利亞問題上原本敵我分明的國際政治格局亦現鬆動。
「主義」成字典熱搜詞語
韋氏(Merriam-Webster)在本月較早前宣布「-ism」當選年度風雲字,原因是其網站今年多個熱門查詢均和其有關,包括socialism(社會主義)、terrorism(恐怖主義)、fascism(法西斯主義)、racism(種族主義)與feminism(女權主義)等等。韋氏年度字主要反映美國網民的關注點,但這些熱搜詞也涵蓋了財富分配、安全與平權這些全球輿論最廣泛討論的話題。
在形形色色「主義」中,ISIS以殘暴手段宣傳極端思想,令恐怖主義分外受矚目。ISIS魔爪更從盤踞的敘利亞與伊拉克伸向其他地區,尤其是在政局相對混亂的中東和北非地區開闢戰線,不少當地極端組織紛紛表態效忠。根據《紐約時報》統計,由ISIS策劃或受ISIS啟發的大型恐襲多發生於埃及、利比亞、土耳其、也門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亦拉響警號。
ISIS肆虐中東 催生歐難民潮
巴黎今年兩度遭受與ISIS有關的極端分子血洗,1月先有向其宣誓效忠的土生槍手血洗曾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查理周刊》,殺死總編輯等12人;11月,法國國家球場等多地同時遇襲,巴塔克蘭劇院逾百人遇害。
ISIS肆虐敘利亞與伊拉克,更催生二戰後最大規模的難民潮,全年有逾百萬人逃難到歐洲,不但令處於歐洲門戶的意大利、希臘等國不勝負荷,泛起更多排外呼聲,即使一向對難民包容的德國和瑞典等地亦現異議。柏林嘗試推動強制難民收容分配,引起其他歐盟成員國強烈反彈。
在大西洋彼岸美國,ISIS的威脅或許未算迫在眉睫,可是恐怖主義陰霾令反恐重新成為大選焦點議題,大打反移民牌的地產大亨特朗普異軍突起。韋氏指出,網民查閱各種「主義」時與新聞事件息息相關,「當各種形式的恐怖活動發生後,法西斯主義最常被人聯想。在(法國)巴黎、(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和加州聖貝納迪諾的恐怖攻擊發生後,以及(美國總統參選人)特朗普主張全面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後,我們發現法西斯主義一字的查閱暴增」。
ISIS威脅上升,令地緣政治格局出現了變化。敘利亞內戰向來被視為美俄角力下的「代理人戰爭」,俄羅斯和伊朗力撐巴沙爾政府,美國及其歐洲和伊斯蘭世界盟友支持反對派。這種壁壘分明的形勢今年變調,首先是伊朗核談判在7月達成協議,伊朗與歐美關係破冰。分析相信,美國銳意與伊朗改善關係,盼可借助德黑蘭的影響力化解敘利亞危機。
法明年恐襲陰霾下辦歐國盃
今年10月,華府便首度邀請伊朗加入敘利亞問題談判。美俄之間因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而僵持的關係亦見軟化,促成聯合國安理會本月罕有一致通過協議,提出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的路線圖。
展望來年,ISIS造成的衝擊將繼續影響歐洲。德國之聲指出,難民政策在新的一年裏也將成為歐洲的主導議題,同時也是最大挑戰。歐盟成員國如何分配難民?如何讓他們融入歐洲社會?而在歐盟自身深陷內部危機,法國、波蘭和匈牙利等國右翼民粹勢力日益膨脹的情况下,又該如何讓一切有效運行?
撇開沉重的政治話題,足球迷引頸以待的歐洲國家盃明年6月在法國上演,不過巴黎連環恐襲令這場體壇盛事蒙上陰影。決賽場地法國國家球場正是上月恐襲的目標之一,能否讓球迷安心欣賞球賽,將成為檢驗東道主法國反恐成效的指標。
美大選牽動全球反恐走向
美國大選是明年全球另一焦點,當中最受關切的將是特朗普會否保住民望優勢,成為總統候選人,甚至入主白宮?華府的中東和反恐政策左右敘利亞局勢走向,特朗普在相關問題上的主張受國際非議,但也反映了美國社會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