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驗城門河水 含菌超標1300倍
【明報專訊】城門河早前出現死魚潮,河水亦懷疑因化學污染而變成藍色。有區議員上周抽取城門河水化驗,發現大腸桿菌密度超標1300倍,而化學需氧量等也超出當局標準。
沙田區議員龐愛蘭(圖一)本月16日委託化驗公司,在城門河抽取3個水樣本化驗。其中在火炭支流抽取的樣本,總懸浮固體、大腸桿菌密度及酸鹼度等5個項目均超標。當中每100毫升水中錄得130萬個大腸桿菌,超出法定排放水標準1300倍;若按照環保署的次級接觸水上康樂活動標準,更超標2131倍。
超水上活動標準2100倍
而河水的「五天生化需氧量」及化學需氧量也分別超標10倍及3倍,反映河流受有機物質污染,不利水中生物棲息。另外按現時標準,排放水的標準酸鹼值應介乎6至9,然而火炭支流的酸鹼值為5.7,顯示河水呈酸性。
龐愛蘭批水質倒退20年 疑涉非法排污
龐愛蘭說城門河上一次錄得數以百萬計大腸桿菌已是1995年,批評水質倒退20年。她指水質污染不但引發惡臭,有損市容,更威脅水上運動員的健康,「好多人都會去城門河練習扒龍舟,如果不慎接觸或飲下河水,一定會肚瀉」。
龐愛蘭相信水質變差與非法排污有關,她已向當局提交名單,列出20間涉嫌非法排污的油漆和塑料公司,促請環保署和渠務署等部門加強巡查,找出污染源頭,以免水質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