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能力﹕如何分析社會現象的原因

[2015.11.26]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西諺有云﹕萬物皆有其因(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通識科的其中一個探究焦點,就是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的特徵和彼此的因果關係。若同學懂得分析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通識科的學習就解決了大半。分析「因」,可分三步﹕

分析社會現象有三步

■第一步,時間因素﹕所分析之現象已經發生,抑或尚未發生?

以通識科2008年樣本試題的延伸回應題第一題為例,要求同學分析中國實施可持續能源發展模式的可行性。這尚未發生,題目要求同學分析此現象(即真正實行此模式)能夠發生的條件。

又如延伸回應題第三題,要求同學分析西方節日在中國漸趨流行的原因。這個現象(西方節日流行)已經發生了。

已生之因要作總結性的分析﹔未生之因要作預測性的分析。前者可以引用已生事件作直接的例證,後者只能借助已生事件作間接的類推。兩者思路不同,行文措辭也有異。

■第二步,分析角度﹕題目要求你自主分析,還是分析既定觀點?

例如延伸回應題第三題,(b)小題問同學是否同意「西方節日之所以流行,是源自中國人不重視傳統節日」此看法,要求分析一個既定的因果觀點。

又如延伸回應第一題,沒有任何既定觀點,同學直接分析實施該模式的可行性,就是自主分析。

自主分析,可以擺開陣勢(也就是下文分析框架),逐項例證﹔分析既定觀點,則先判斷既定觀點的因果是否成立,然後按照分析框架補充其缺漏之項。

要知道,幾乎沒有任何社會現象是由單一原因造成的。

■第三步,分析框架﹕劃分面向(dimension),逐項分析。

沒有社會現象是單一原因造成,反過來說就是所有社會現象都源自多方因素。問題是「多方面」到底有多少方面和有什麼方面。

社會現象由五方面構成

左圖的框架中提出5個方面的原因。分析現象原因時,不妨依據此五項來推想,既有條理,也比較全面。

政府相關政策﹕

現代社會中,政府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現時的政府政策對能源環保效益重視不足,造成環保災難,於是要提出新的能源模式。要特別注意,政府沒有相關政策,這本身也是一個政策——政府對此問題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企業牟利行為﹕

幾乎每件事,商業機構、企業組織都基於牟利而推動之。外商和本國商人是否借助西方節日來促銷消費品?請注意,牟利本身不一定是壞事,切莫以為「逢商必奸」。

科學技術進步﹕

討論可持續能源模式,涉及環保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多項環保技術。沒有這類技術,可持續模式就是空談。

民間團體推動﹕

現代公民社會存在大量民間社會團體,包括環保團體、工會、各類權益關注團體等。它們的推動,往往對社會現象,尤其是正面社會現象的出現,有着不可低估的貢獻。

個人行為習慣﹕

所有社會現象,歸根究柢都是人行為的表現。重視西方節日多於傳統節日,就是一種行為。但要注意,不要把所有人都看成鐵板一塊,要懂得從人口統計(demographic)角度來思考。是不是所有人,包括城市人、農村人、有錢人、貧窮人、老年人、年輕人都重視西方節日呢?

文﹕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資深通識科教師 鄧飛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資料支持立場題
【明報專訊】■18歲的願望(見圖) ◆恆常議題﹕填海造地的爭議 ◆重要概念﹕可持續發展、土地供應、生活素質、競爭力 ◆技巧... 詳情
【明報專訊】星級生:陳詩程(Rachel) 2015年文憑試通識科5** 中學: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IES題目 探... 詳情
試題拆解﹕人類活動破壞全球生態
【明報專訊】˙資料A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發表的最新報告,引用了國際保育鼠海豚委員會(CIRVA)的數據,全球加灣鼠海豚數量201...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創作歌手Angela Aki的一曲《給十五歲的你》,其中幾句歌詞的大意是「我到底是誰?該往哪個方向去?如果不斷追尋的話,終會...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巴黎恐襲 ˙學習單元﹕全球化 ˙顧問教師﹕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通識科主任 李維儉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