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元首急晤 國際格局改寫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討論到「伊斯蘭國」(ISIS),聲稱在美軍支援下,多方位打擊敘利亞和伊拉克極端勢力的行動近日取得成效,成功遏制ISIS。節目播出不久,巴黎便遭恐怖分子血洗,引起輿論質疑奧巴馬誤判形勢。恐襲突顯ISIS的野心,迫使華府重新思考是否繼續單靠隔靴搔癢式空襲應對,《華爾街日報》分析,巴黎街道的腥風血雨勢將成為改變國際政治格局的催化劑,影響或持續數年之久。
空襲為主 華府被指誤判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資深情報人員稱,美軍特種部隊近來成功突襲ISIS,高估了自身作戰能力,同時低估恐怖分子的攻擊力,錯判ISIS的野心。美國以為空襲可輕易剷除ISIS,但事實上反而製造更大仇恨。美國國安局前局長海登(Michael Hayden)質疑空襲策略,「如果不進攻……無論你的守門員多厲害,球最終會飛進球網」。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里在電視辯論中聲言﹕「ISIS必須徹底擊敗,不可能只求控制它。」
奧巴馬周日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重申巴黎恐襲是對文明世界的襲擊,承諾美國會加強軍事打擊力度。白宮稱,美方加強空中行動及在敘利亞部署特種作戰部隊等,都是更大規模行動的前奏。
白宮官員淡化派地面部隊直擊作戰的可能,稱奧巴馬並未考慮大舉改變美國的策略。不過,奧巴馬當天把握機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短暫會談,卻顯示西方地緣政治格局可能出現變化。白宮在會面後稱,兩人對打擊ISIS的戰略達成共識,承諾共同解決敘利亞內戰問題。
俄國由「主要威脅」變反恐伙伴
過去多年歐洲國家視俄羅斯為威脅對象,歐洲領袖普遍認為恐怖主義是可控制的問題,莫斯科對烏克蘭軍事侵略才是最嚴重威脅。但巴黎遇襲後,歐洲多國在G20會議上表示關注ISIS動向,而俄羅斯近期以合作伙伴形象現身,提出了一套旨在迅速降低ISIS威脅的方案,令其與西方的對立降溫。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在土耳其說,巴黎恐襲可能改變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優先需要處理的挑戰。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