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中港大戰——體育與身分認同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副校長兼通識科教師 謝萃輝
學習目標
知識
1. 從近日中港足球比賽爭議中,認識影響港人國民身分認同的因素及其影響
2. 探討不同地區的體育運動對民族認同感的提升及影響
技能
1. 分析數據的趨勢並提出合理的解釋
態度及價值觀
1. 明白身分認同牽涉多種因素,而且結果會不時變動,只有人民之間多溝通及了解才能建立具建設性的關係
◆資料回應題
1. 資料A如何反映香港市民對香港足球隊的支持?
同學可以根據資料A有關香港市民的描述,從情感及行為作出分析。
.情感上,香港市民欣賞香港足球隊的表現,可以從對港隊精神上的支持及欣賞中反映。例如香港隊面對勁旅(如對戰卡塔爾),在落後的情G下仍全力以赴,發揮不放棄的香港精神獲全城激讚。此外,有觀看球賽的市民知道香港隊勝出時(如作客不丹一役),更是十分雀躍,跳起慶祝。
.從行為上,香港市民以行動表現出他們支持香港足球隊。數場香港隊的賽事,市民都積極購買門票,迅速售罄。此外,市民亦帶備打氣物品入場,即使有可能被沒收亦在所不計。在球場內,他們高呼「We are Hong Kong」,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隊。
◆延伸回應題
3. 「全球化下,體育比賽是跨越文化、種族和政治制度最有效的方式。」你多大程度同意此說?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輔例闡釋你的意見。
同學在回答此題時應從不同向度衡量運動全球化是否能跨越不同政治及文化的界限。
.贊成觀點
首先,從組織合作上,同學可列舉不同例子,指出全球運動項目能跨越不同文化及政治的界限。例如奧運、世界盃等,在組織的過程往往涉及不同國家的參與,韓國及日本便曾合作舉辦世界盃。
其次,同學亦可從體育精神的本質,例如《奧運會憲章》的「基本原則」表明﹕「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這些事例反映在全球化下,全球性體育活動正好體驗體育精神超越不同文化的崇高理想。
.反對觀點
同學亦應由不同向度分析全球運動未必能跨越不同政治及宗教文化的限制。
首先,運動項目往往成為民族主義的表達平台。例如西班牙球賽中,加泰隆尼亞人經常在賽事中表達他們希望獨立的政治訴求。此外,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日韓對決的足球賽事中,有韓國人張開1909年刺殺時任日本首相、朝鮮統監伊藤博文的安重根的畫像,以示對日本當年殖民的不滿。而不同賽事在比賽前亦以奏國歌開始,正是鞏固雙方的民族情緒多於包容。
此外,體育往往是強國宣示綜合國力的平台。由於舉辦國際體育比賽需要大量的財力及行政能力,並不是任何國家都能負擔的。過去多項全球運動盛事大多由發達國家╱地區舉辦。奧運會更曾因大國的政治角力而成為犧牲品(如以歐美為首的國家因政治原因杯葛1980年由前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奧運會)。
這正好反映在全球化下,體育比賽並不是跨越不同政治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最後,同學在比較贊成及反對的觀點後,須指出個人立場的理據及說明評鑑準則。
◆其他題目答題指引可到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112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