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昨表示,以一個有4000個單位的屋h為例,焊料佔整體建築成本僅0.026%,屬極小比例,所節省成本不多,亦不會大幅縮短工程時間,認為若業界早知焊料風險,就不會冒險採用,此說法遭調查委員會主席陳慶偉法官反駁,認為焊料價錢雖然對總承建商不重要,但對下層分判商,以至判上判未必不重要,更比喻「搶洐n坐監好多人都知,但係都一樣會有人搶洁v。 馮宜萱:用銅喉屬業界慣例 代表調查委員會的資深大律師石永泰詢問為何採用銅喉,馮解釋,房署曾考慮採用機械壓合方式接駁喉管,但考慮到技術因素及效能,包括工人在高層單位會較費工夫,以及焊接方式可較短時間內接駁較多喉管,業界亦廣泛採用銅喉,房署並非先行者,並非考慮成本因素。 石永泰再質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認為即使設立法規,亦有人走法律罅,詢問房署以何準則製訂需檢測建築物料清單;又指鉛水事件發生前,房署檢測清單上一次更新已是2005年。 馮宜萱解釋,清單上列出的物料是以風險高低釐定,如大型組件,或大量使用及過往曾出事的物料,如鋪設紙皮石的黏合劑亦要檢查,若黏合不穩就會構成紙皮石跌落風險。石永泰再詢問,為何過往未將焊料列入,馮稱以往認知不足,現已補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