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勢逼人強,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陳沛然外表溫文,從未組織抗爭,年近四十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遇上公院醫生薪酬機制不公,義無反顧披甲上陣。協會號召1300名醫生靜坐,縱然憤怒,行動依舊冷靜,有資深醫生驚歎:「未見過千多人參與的勞資糾紛竟然只是舉牌和拍手掌。」陳沛然謹守初衷,說﹕「我們爭取的只是一個道理。」
明報記者 袁樂婷 梁杏怡
陳沛然現為律敦治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去年中接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原以為可平穩過渡,怎料卻有不測風雲,今年先後籌辦政改研討會和爭加薪運動,笑稱「好想落莊」。
他自言不輕信「風聲」,只憑公開文件論事。2009年公僕減薪,醫管局發信指公院醫生與公務員薪酬水平「closely linked(緊密掛u)」,要求醫生簽同意書減薪;今年公僕加薪,兩者卻「脫u」,他嘆道「白紙黑字都有得拗」。
「白紙黑字都有得拗」
協會發起聯署,原預計500人已算超額完成,至上周四有效簽名已逾1600個。為此他通宵兩晚,逐一核對聯署人資料,包括所屬醫院、註冊編號及內聯網電郵地址,笑言「對到眼矇」,「只要一個簽名不實,便破壞聯署公信力」。
然而,百密總有一疏,他尷尬重提籌備時的「蝦碌」,先是醫管局人力資源委員會早前審議加薪,他誤以為說服人力資源總監便完成任務,到有醫生提醒才驚覺總監只列席委員會,沒投票權。後來計劃在醫管會大會前遞交聯署,又錯把截止日期設於昨日凌晨,至傳媒查詢方知大會在上周四(22日)舉行,只好先交部分簽名。
絕不罷工 「不可傷害病人」
聯署演變成靜坐,他認為已成功施壓。食衛局「原則上支持」醫管局動用儲備,讓公院醫生隨公僕額外加薪,身邊朋友認為「成功爭取」,但他與戰友均明白這場仗未算勝利,仍待局方承諾加薪及追溯期。他說若今周局方特別會議未見進展,不排除升級行動,但絕不會罷工,「醫生的最後防線是不可傷害病人」。
抗爭醞釀數月,陳一直與醫管局管理層斡旋,背後有不願曝光的資深醫生暗中相助。他透露仍在勸說該批醫生挺身,「我就快變錄音機,大家再見到我都厭啦」。
日傾13小時電話 醫院留宿
39歲的陳沛然已是三女之父,太太是私人執業醫生。工運之路不易走,發靜坐聲明翌日,一天內談13小時電話應付醫管局高層和傳媒,甚至忙得在醫院留宿,幸獲太太支持。3名女兒年紀小不理解爸爸為何上電視,也不知他為何總是在講電話,「但睇電視見到我就好開心」。
醫管局大會當日,他知傳媒必定找他回應,遂透過協會發網誌「開誠布公」忙碌日程(見表),貼心之餘不忘鬼馬,稱「我的正職是一名足球員,兼職電腦應用程式員,興趣做專科醫生,所以黃昏去踢波是很合理的」。
1999年及以後入職公院的醫生,薪津「被減一半」,2000年畢業的陳沛然也是一員,他曾形容社會視他們為「多餘醫生」。他憶述當年近乎「乞求一份工」,甘願接受苛刻條件,合約期只得1至3年,且不保證有專科實習名額。幾經爭取,這一代醫生的薪酬至今仍落後前輩兩至三成。
由出身年代,到今天爭加薪,陳一語道出問題癥結——都是錢。旁人替他們不值,他倒看得開,「無谷氣,我會接受時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