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綠化面積 市局盼不減專家疑
【明報專訊】丟空12年的中環街市早前拍板使用可節省9億元的簡化方案,並放棄頂層加建玻璃屋的「漂浮綠洲」。市建局回覆本報時表明,新設計目標不變,仍冀成為「城中綠洲」,綠化面積與舊方案相若,又透露會參考已活化成元創方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將營運權公開招標。但本報取得新方案內的中庭綠化概念圖,外觀上綠化面積大減,當年勘察街市結構的建築學者質疑,街市頂層負重能力低,新方案綠化元素或少於原有的一半。
另外,本報翻查兩年前市建局向城規會就「漂浮綠洲」申請放寬高度限制的文件,當時文件指出舊方案的頂層樓面面積有2076平方米,當中公共空間佔九成,即是1829平方米;反觀新方案僅得中庭及入口廣場合共1000平方米公共空間,剛好符合規劃大綱圖的要求,但較原有少四成半。
市建局早於2009年建議以「城中綠洲」為主題,活化有76年歷史、屬三級歷史建築的中環街市,引入更多綠色設施。本報早前取得街市外觀的新設計概念圖,外觀上綠化明顯減少,只保留街市原有外貌。本報近日再取得中庭的概念圖,顯示局方擬於中庭種樹及鋪草皮綠化。
何培斌料少一半
市建局回覆指出,街市位處繁囂的中環區內,強調局方目標未變,仍冀透過「城中綠洲」項目,提供多元化的消閒及綠化設施。被問及有否減少綠化比例,局方指仍在詳細設計,會在實際可行下,盡量加入綠化設計元素,希望盡量做到與修訂前相若。
營運權仿元創方公開招標
不過,當年有份替街市勘察結構的中大建築學院教授何培斌不認同,指街市頂層負重能力低,估計新方案的綠化元素或少一半,「除非再加固才能在頂層鋪適量草皮,很難做到(與修訂前)相若,整個感覺已經不同。」
市建局非執董黃遠輝亦對綠化元素能否維持相若數量有保留,「應該差距很大,沒可能補償以前頂層的(綠化)。」他指新方案的頂層有冷氣及機電設施,難做綠化,建議局方考慮轉做垂直綠化。另一非執董潘永祥則認為,綠化未必對保育有利,「如果舊立法會大樓加一層做綠化,反而損害了歷史建築。」
另外,市建局首次表明,將參考同為「保育中環」項目的元創方及中區警署建築群,或將營運權公開招標,但不會以商業利潤為大原則,冀能做到收支平衡。黃遠輝建議中環街市亦透過公開招標找營運者,「招標時要像『白紙』,太多營運規限及想法,會令營運者卻步。」
明報記者 岑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