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數百名上海遊客乘坐海洋量子號郵輪到日本旅行。途中因為颱風天鵝來襲,郵輪被迫改航韓國。郵輪回到上海後,遊客因不滿賠償方案而拒絕「下船」。這「下船」當然是指由船到岸的動作。不過,在其他語境中,「下船」卻不一定是「下」船的。此話何解?請看下文分解。
1.由船 登岸
動詞「上」和「下」是反義詞,前者是「由低處到高處」,如「上樓」、「上山」;後者則是「由高處到低處」,如「下樓」、「下山」。再如,「上車」是由地登車,「下車」則是由車下地,兩者的動作方向相反。據此,「上船」和「下船」也應如此:
(1)﹝次非﹞(人名)於是赴江刺蛟(蛟龍),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呂氏春秋.恃君覽•知分》)
(2)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
(《莊子•漁父》)
(3)上一次秦雄出海,她一時興起,到基隆去送他上船。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4)哪次秦雄下船回來,不鬧得她周身發疼的?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例(1)、(3)的「上船」分別指由水中到船及由岸到船,例(2)、(4)的「下船」則指由船到岸。一如所料,兩者的動作方向也相反,而且古今並無二致。
2.由岸 登船
不過,「下船」也可以表達由岸到船,等同「上船」。請看:
(5)帝與后強扶到岸,邊岸又高,不得下船,後面追兵將至。〔……〕行軍校尉尚弘用絹包帝及后,令眾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樂仗劍立於船頭上。后兄伏德,負后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爭扯船纜。(《三國演義》第13回)
(6)蕭后在舟中,見王義下船來叩見,正是他鄉遇故知,不覺滿眼流淚。
(《隋唐演義》第51回)
(7)吃飯時隔溪有人喊過渡,翠翠搶茪U船。
(沈從文《邊城》)
(8)克利斯青也覺得口渴,叫布萊的僕人下船去到船長艙房埵h拿幾瓶甜酒來。
(張愛玲〈談看書後記〉)
例(5)寫「帝及后」被「賊追急」,要「棄車駕」而乖小舟避難,「下船」出現了四次,皆指由岸到船;例(6)「肅后」既然「在舟中」,王義要「來叩見」,就必須先「下船」,即由岸到船;例(7)的「翠翠」是管理渡船的女孩,本來正在岸上吃飯,因為聽到有人「喊渡」,才「搶茪U船」——由岸到船;例(8)那僕人「下船」後,可以「去到船長艙房堙v,可見「下船」也是指由岸到船。
3.「下船」與「落船」
粵語的「落船」,也同樣可表由岸到船:
(9) 〔我〕到個()日就同埋落船〔……〕,不過街船六日就到日本國,即時大家執野()上岸。(Wisner , O. F.(1927), Beginning Cantonese)
例(9)寫乘船去日本,出發時「落船」自然是由岸到船。
然則,為什麼「下船」(「落船」)可以等同「上船」,而「下車」卻不能等同「上車」呢?這是因為,細小的船停泊於碼頭或岸邊時,往往低於碼頭或岸邊,人由岸到船自然是由高處到低處,所以說「下船」。而車無論停於何處,必然高於地,由地登車必然是由低處到高處,所以只能說「上車」。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上船/車」、「下船(指「由船到岸」)/車」以及「上樓/山、下樓/山」雖然都是動賓結構,但三者的語義結構特點有所不同:「上船/車」的「船/車」是動作「上」的終點,「下船/車」的「船/車」是動作「下」的起點,而「樓/山」則是動作「上」、「下」的處所,即動作「上」、「下」是在「樓/山」內施行的。
圖:資料圖片
文:羅奇偉
作者簡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該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