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佔領中環」最初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以佔領香港核心金融地帶中環為手段,企圖迫使政府在政制問題上讓步。「佔領」2014年秋天爆發,79日內社會變得撕裂,藍黃壁壘分明。上一期我們訪問了一眾撐傘者,今期找來反對佔領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黃友嘉、大律師馬恩國、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及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詳述運動一年來他們觀察到的影響。
◆零售業放緩 長遠影響逐漸浮現
「佔領運動觸發了不少其他如反水貨客的運動發生,的確影響了香港購物天堂和好客之都的形象,幸而運動對香港經濟體制並未造成很大的影響,不過零售業因而有放緩[象。」曾任商會會長的黃友嘉認為,佔領確實為社會帶來不少間接影響,關乎香港長遠發展。「社會撕裂,市民用很多行動對抗政府,拖慢了政策的制訂,長遠而言就會造成影響,就如一個小孩停學3個月未必有即時影響,但這些影響在將來會逐漸浮現。」
政制民生與經濟息息相關
佔領期間常聽到年輕人說新一代不應再過度茞援騤g濟發展,而應更重視政制發展和民生問題,但黃友嘉說,其實年輕人眼中的「政制和民生」問題,很多都涉及經濟,「例如貧富懸殊問題涉及社會財富分配;年輕人向上流動,則有賴社會經濟發展帶給他們的機會,這些都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近年香港的經濟建設沒太大作為,包括現有產業提升和壯大的程度不足,產業多元化發展亦不夠,「如果『做大個餅』再配合良好的財富分配政策,在追求經濟發展之餘亦惠及大眾,努力工作能有所得益,分歧亦會較小。但現時問題是『餅做得不夠大』,整體經濟沒有進展,導致不同階層的人站在對立面上」。
政治非不重要 要平衡多方發展
黃友嘉說,香港是多元化的社會,亦不是「細」的經濟環境,「720萬人口比很多國家還要多,我們不能把問題單一化。我不會說政治問題不重要,但要顧及多方面發展,不能只側重一方。『我要真普選』這些偏向意識形態上的爭取以外,亦要回歸實際生活問題,例如就業、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置業問題,千萬不要只因不滿政府,結果任何政策都反對」。他最後寄語,希望年輕人能多「落手落腳」了解政策和幫助建設經濟,「這又牽涉財富分配問題,若無官商勾結和特權等的問題,經濟蓬勃的話,年輕人機會自然亦會更多」。
◆惡法也要用合法手段推翻
當天和泛民議員吵得面紅耳赤的大律師馬恩國,怎樣看佔領對法治的衝擊?
馬恩國說《公安條例》指明,超過3人集結,便要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這樣除為了政府管治外,亦是為了確保社會和公眾安寧,「但佔領人士希望透過佔領香港金融中心、用非法行為去推翻我認為符合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人大8.31決定,意圖改變憲制,說嚴重一點可以稱為政變或推翻政權!」
不少佔領者被捕,有人說可見法治得到彰顯,但馬恩國不同意,「法治的精神在於市民和政府都要遵守法律。法律一是防止市民犯法,二是懲罰犯法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很明顯佔領的發生,正是法律防止犯法的作用被忽略,因此就算佔領者被捕,也只能說法律發揮作用,並非法治精神得到彰顯。即使那是一條惡法,你也應該要用合法的手段去推翻」。
生活不穩致埋怨政府
佔領運動中年輕人冒茈ヰk風險也要走上街頭,馬恩國說同時看到很多人只茩咻菑v的權利,沒有考慮到社會責任。儘管如此,馬恩國說他能理解年輕人的心情,「今日香港的經濟發展機會的確比以前少,被大財團壟斷。另外生活成本都高了,例如樓價物價高漲」。生活不穩容易產生埋怨政府的思維,最終成為佔領運動的一條導火線。「但全球化下大財團壯大,小店被淘汰也是世界的潮流。上屆政府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不去處理這些問題當然是不對!但若政府肯為市民爭取,不怕大集團,為何不支持?現屆政府很有心去做的!」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近年愈來愈嚴重的中港矛盾,有人抱茪陬齯什磢漱葴A,「很多香港人不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政治制度,常以西方聯邦制的尺度去量度中國,但外國的一套實際上並不能一式一樣複製到中國。而且香港人對中國有很多負面理解,認為中國人都是貪官,人性都很差,卻沒有親身踏進中國體會,只從報道理解,自然會有偏差」。馬恩國說不要將自己與國家「分離」,要「警醒自己是中國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們的學識可以來自西方,但思維和觀念則用中國的,認同、明白國家的歷史和體制,便會懂如何分析」。
◆佔領後港人中央更互不信任
佔領79日並無令中央政府「跪低」,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稱運動沒達到目的,可說是「失敗」,「且遺害人間」。周浩鼎認為佔領運動破壞了香港核心價值﹕法治,同時改變了社會對「法治」的理解,「延伸禍害」影響青少年尤甚。
佔領改變社會如何理解「法治」
本身為律師的他解釋,今日不少人將「法律也講公義」掛在口邊,但有時對法治的理解太主觀,「輸打贏要,像2015年6月學生公開燒《基本法》,就是覺得《基本法》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法』」。加深社會撕裂、造成世代分裂也是佔領「禍害」,據他觀察,「三四十歲以上、有一定社會閱歷、有家庭者多反對佔領。佔領後有家長對我們說『對香港好失望』,不希望子女活在『無規矩』的香港」。
區議會選舉將至,2016年更有立法會選舉,年輕人的政治取態會否影響選情?周浩鼎認為「近來不少紀念佔領運動一周年的活動起凝聚作用」,對選情或有影響。支持通過政改方案的陣營曾高呼要否決方案的泛民主派議員「票債票償」,周笑說這要「交給選民決定」,「香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認為很多市民會記住佔領這個遺禍人間的活動」。
認為泛民建制會繼續對立
一場政改令不少香港人「歸邊」,究竟佔領運動為香港政治生態帶來什麼影響?周浩鼎說現時很難評估,但認為「兩極化」會繼續,即泛民主派和建制派的對立。「泛民議員說『因為我對梁振英無信心,所以拉布』,這不是健康的(議會)狀態。」他說目前仍有相當多市民支持梁振英政府,覺得政府在做實事,嘗試解決過往的沉說A例如住屋短缺問題。「若他們能講少兩句『我就是不信梁振英』,拉少兩次布,讓政府順利施政,(市民的)信任就會回來。」他覺得小部分泛民議員「對人不對事」,希望他們不要只做對抗、「同你拉布死過」的角色,因為犧牲的會是香港整體利益。
「香港的整體利益就是解決目前的民生問題,例如貧富懸殊、住屋問題、青年上流機會等。」他稱雖然泛民和建制派的意識形態不同、對中國的態度南轅北轍,但就民生議題雙方分野未必很大;若能收窄分歧、專注民生,香港便不會因政治爭拗而裹足不前。
部分傳媒形容民建聯為「保皇黨」,周浩鼎說:「政府施政有不對的,我們一樣會提出,做法是監督政府而非拉倒政策,協助政府改正。這是我們和泛民最大的分別。」
周浩鼎指佔領運動的另一「禍害」,是令港人和中央的互不信任升溫。「港人和中央政府之間有矛盾,要做的應是化解而非深化矛盾,佔領運動無異於火上加油,就像父子鬧不和,兒子還要再摑父親一巴。」
港人沒正確認識「一國兩制」
何以致此?他稱自由行旅客人數過多影響民生、政改爭拗等令港人不滿中央,而港人沒正確認識「一國兩制」也是一大原因。周浩鼎說,基本法規定中央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只是「高度自治」,港人首先應尊重這點,強調「一國」乃大前提。佔領期間學生提倡「命運自主」,是和「一國」打對台。他認為中央不信任港人可以理解。
談到政改,周浩鼎認為「中央的底線清晰,就是依據基本法、按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推進普選」,「8•31框架」、提名委員會「把關」,找出支持中央行使主權的特首。周浩鼎反問,一個反對中央的人能否在特首崗位上安穩施政?他續說,中央明確表示「公民提名」不符基本法原意,「(反對者)仍要硬走自己的一套,第一不可行;第二,明知不可行而行,結果便是加深中港矛盾,雙方得個『嬲』字,之後還要suffer(受苦)」。至於香港會吃什麼「苦果」,他說「真的不知道」,但認為中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兩地矛盾愈深,禍害愈大。
兩地矛盾激化或影響香港經濟
他又直斥揚言「香港不需要靠大陸」的本土派「無知」和不認識歷史,指香港的成功和優勢在於作為「中國的南大門」,西方投資垂涎的是香港背後龐大的中國市場。今日很多港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與內地有關係,兩地矛盾激化或香港刻意排斥內地,最終或會影響香港的經濟,市民的整體利益也會受損。
文、圖﹕羽思恩、古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