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參與社運 兩代起衝突
【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親子關係×價值觀
新聞撮要
「即使已不在家住,每次參與社運時仍害怕母親會在電視上見到我。」佔領期間幾乎每日在佔領區的城市大學三年級生Tiffany說。2014年6月她因為堅持參與反東北發展集會與母親鬧翻,憤而離家出走,至今逾一年。她說以前在家住時不敢過分投入社運,亦避免被拍攝,怕被家人經濟封鎖及趕出家門。她認為離家有得亦有失,今要工作維持生活,但較自由,因行動會有被捕風險,承擔也比以前多。
2014年9月罷課周,Tiffany與學聯成員在特首辦外等候特首梁振英。當時她已離家3個月,一直沒有聯絡的母親突然來電70多次,更發信息指「你再不聽電話便去找你」,但Tiffany因「無法面對」而拒絕接聽。
「無法面對」拒接母來電
Tiffany坦言性格較反叛,兩母女關係本已不算好。她讀大學後開始參與社運,母親擔心會影響前途,再加上父親在內地做生意,南轅北轍的價值觀致摩擦加劇。她不諱言自己和母親一樣「硬頸」,但不認為參與社運的選擇錯誤,只是不時反省自己像沒有盡女兒的責任,「希望向她(母親)說聲『對不起』」。
──節自〈兩代撕裂 團圓有時〉,《明報》,2015.09.27
因佔領曾與家人不和的中六生阿嵐去年9月參與罷課,獲母親簽同意書,其後走在佔領前線,曾在金鐘道「搭棚」重奪道路。10月「光復旺角」他首次沒回家,右腳被警棍打傷。
那段日子,阿嵐深知母親擔心他的安全,不想他去佔領,兩母子吃飯時一度「面阻阻」,母親更扣起數周零用錢,結果他要向同學借錢度日。母子關係向來密切,阿嵐自言「珍重屋企關係」,現時多在facebook分享不同時事,盼家人了解更多,也持續與家人討論。
fb分享時事 不求共識
在他眼中兩代人生活環境不同,「不必」也「不能」取得共識,「如果取得共識,社會向同一方向走是恐怖」,兩代人要互相了解和討論,「不能說由得他(上一代)……我們保衛香港,他們都是香港一分子」。
──節自〈母子面阻阻 fb分享新聞助溝通〉,《明報》,2015.09.27
《明報通通識 第3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