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義工被摑仍諒解 扶助特殊童35年 了解情緒或失控
【明報專訊】每星期4日到特殊兒童學校做義工,不時會接送特殊學童搭巴士的傅太,從事義務工作長達35年。照顧特殊學童期間,曾被一時未能控制情緒的學童「打了一巴掌」至眼鏡飛脫,傅太仍能用體諒之心明白學童「控制唔到」。年屆70的傅太昨日獲頒傑出義工獎,被問到做義工難忘一刻,傅太說,學童的窩心舉動,如「(分茶點時)佢]畀鬻琤畀老師,鶗鷚”炤P好緊要」,也是推動她從事義工的動力。
明報記者
兒子控制有困難
第六屆香港義工獎昨午舉行頒獎禮,選出6名傑出義工、6個傑出義工團隊,以及3間企業獲嘉許。傑出義工之一的陳玲珊(傅太),35年前因兒子肢體上控制有困難,要到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試讀,為增加兒子留校就讀的機會,她成為了學校的家長義工。
傅太回想,當初做義工動機有「小小自私」,但明白義務工作的意義,與學生建立了關係,知道學生願意接受她,也看到弱能學生的需要。傅太說,其性格見到有需要者難以不加援手,遂一直擔任義工,至今已35年。
為兒子就讀做家長義工
傅太的兒子現居於宿舍,獲得妥善照顧,傅太遂把更多個人時間用於義工服務,每星期有4天都會在課室協助教師授課,過去6年每日在復康巴士服務,協助接送照顧學童,幫助他們戴安全帶及安撫情緒等。傅太稱,學生有時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肢體動作,試過有學生突然打了她一巴掌,使其眼鏡飛脫。傅太說,其兒子的經歷令她體諒學生只是「控制唔到」。
明哥義工隊獲團隊獎
昨日同獲獎的傑出義工團隊「北河同行」,就是為巿民所認識的「明哥」陳灼明派飯而成立的義工隊,現時每星期派發400個飯盒及物資予基層市民、獨居長者、露宿者等。
三成半長者做義工後更快樂
另外,東華三院聯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昨發表「義務工作與長者心理健康關係」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結果顯示參與義工後,35.4%的受訪長者快樂程度增加,另外25.3%的長者合群度有改善。
從事義工7年的60歲鄧太表示,「如果再早些接觸到(義工服務),以前就不用無所事事」。鄧太3年前起在社區中心學習魔術,現不時會到長者中心或醫院表演,最令她獲得滿足的是服務四肢殘障人士,例如替他們餵食。鄧太說,過往不會向人傾訴心事,但在義工活動中認識到一班好友,情緒遇問題會找朋友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