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貨價格料全面漲8%
加元下挫 商家難撐
【明報專訊】加拿大零售商協會進行的一項內部調查發現﹐加幣兌美元猛跌以來﹐以美元結算的商品成本加重﹐本地零售商過去一段時間仍盡可能「選擇性」漲價﹐但現在已經難以維持﹐未來將出手較大幅度的加價,升幅介乎5%至8%之間。
該項調查於本月8日到11日進行﹐調查一批加國大、中型零售商戶。調查結果反映﹐加元匯價下降對零售價格的大影響﹐「還在後頭」。
49%的受調查商戶表示﹐加元貶值造成他們成本上升超過5%。
調查指出﹐這樣大幅度的成本壓力﹐是難以承受的﹐最終將被轉嫁給消費者。「價格突破的時刻可能就在新年﹐因為此時零售商和供應商將敲定他們2016年的計劃」。
調查繼稱﹐「到時候零售商可以消化成本壓力的辦法已經用光﹐唯一的道路是將商品價格調整到新的成本現實上。我們只能希望那時經濟復蘇、消費者收入不錯﹐可以承受價格上升」。
服裝研究公司「北美Trendex」的總裁夏理斯(Randy Harris)表示﹐他認為加國服裝的價格指數從今年底開始將上漲5%。
滿地可銀行高級經濟師陳蔚純相信﹐其實加元貶值帶來的成本壓力﹐早已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今年1至8月在油價低迷的情況下﹐全加通脹率是1.3%。帶動通脹就是食物、家具、家電、運動器材等進口份額比較大的商品。
消費者記憶猶新的是﹐當加元和美元幣值相當的時候﹐許多零售商並沒下調美元結算的商品價。為何加元貶值時﹐他們要加價呢﹖
陳蔚純表示﹐道理很簡單。商戶總是希望利益最大。當加元升值時﹐只要市場環境允許﹐商戶就會把好處留給自己。加元貶值時﹐只要商品賣得出去﹐他們也會漲價﹐把壓力轉給消費者。
受調查的公司﹐從商品面廣的「加拿大輪胎」﹐到打折連鎖店「Dollarama」。這些商號都有眾多商品使用美元訂購。為了消化加元貶值的負擔﹐他們必須想辦法﹐比如解僱員工﹐或者加價。
「加拿大輪胎」行政總裁梅德林(Michael Medline)表示﹐為避免漲價﹐他們需提高效率﹐從競爭對手處爭取市場。今年第2季度他們減少了3500萬元外國資源的商品來源。他說:「我們盡力不要將加元貶值造成的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因為這樣做不是真正改善生產力。我們需要做得更優勝﹐擴大市場佔有率。」
他說﹐部分由因加元貶值令該公司零售部門今年第2季度的毛利下降0.75%。
Dollarama公司行政總裁羅塞(Larry Rossy)稱﹐如果加元繼續低位﹐到明年他們也許需要將商品的最高價從現在的3元﹐提高到4元。但食物的2元最高價仍會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