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46歲嚴重肝衰竭病人李先生昨獲一名離世病人捐贈肝臟,有份負責今次手術的港大外科教授陳詩正表示,因李先生血液「種到菌」,未來一至兩周需要觀察感染情G,在情G許可下,盡量減少抗排斥藥,保持病人抵抗力,並使用抗生素控制,避免出現發燒、肺炎、器官衰竭等情G。 排斥致器官失效機率低於1% 陳詩正說,約兩成人移植肝臟之後會出現肝現排斥,其中一半是在手術後一年出現,但一般可以用抗排斥藥處理,而排斥導致器官失效的機率低於1%。 陳詩正表示,一般而言捐出的肝臟未必會做超聲波檢查,因可在手術期間觀察。他稱,如捐贈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疑似脂肪肝,會做超聲波檢查,可檢查是否有腫瘤、纖維化、脂肪積聚等。不過,今次由於捐贈者腎臟要做超聲波檢查,故捐出的肝臟亦一併做超聲波檢查。 現10多名病人需盡快換肝 另外,港大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組臨H助理教授陳智仁表示,截至昨日,今年有27宗屍肝捐贈及13宗活肝捐贈,其中屍肝捐贈略為偏低,經傳媒報道,過去兩周有所增加,他希望遺屬可捐出親人器官。按醫管局至6月30日數據,本港有94人等候換肝。陳詩正表示目前有10多名病人需盡快換肝。 陳智仁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當日得知捐贈者腎臟有腫瘤後面對艱難決定,「要放棄一個移植器官的機會,不是容易」。他稱,李先生的生存意志堅定,從眼神已盡流露,讓他的身體能捱過兩周,等候換肝機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