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不能解決難民危機
敘利亞小童伏屍沙灘的照片觸動不少歐洲人,不少人紛紛承諾願意大開家門收容難民, 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昨更稱該國未來數年可每年收容50萬難民。這固然是人性光輝之展現,但這激情可以持續多久?又能否解決問題?
荷李活影星兼聯合國難民專員特使安祖蓮娜祖莉跟本身是波斯尼亞難民的英國上議院議員海利克(Arminka Helic)周一在《泰晤士報》撰文,便點出真相﹕「無論我們迎接多少難民,只要敘利亞衝突繼續,問題只會惡化。我們不能靠捐錢走出這危機,也不能單靠接收難民解決這危機。」
今次難民潮的癥結是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國際社會4年來一直未能調停交戰各方,化解衝突,遑論保護平民。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巴沙爾政權,歐美則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令國際調停更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周一接受《衛報》訪問時便坦承,安理會在衝突中無作為,「有負敘利亞」。他呼籲,安理會成員國不應只顧國家利益,阻撓安理會對敘利亞衝突中採取行動。他雖然未有點名哪些國家,但《衛報》相信他指的是四度運用否決權,阻撓安理會決議的中國及俄羅斯。
中俄近日都將歐洲難民危機說成是西方咎由自取,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五便稱難民危機是因為西方在中東和非洲等地奉行錯誤的外交政策所致;中國官方新華社周一發表名為〈歐洲難民危機:西方難逃歷史責任〉的文章,亦持類似立場,聲言美國等西方國家先軍事介入阿富汗及伊拉克,後介入利比亞,並扶植敘利亞反對派打內戰,結果造成ISIS坐大。
隨着ISIS成為公敵,普京建議共同打擊ISIS,這似乎也受歐美歡迎,法國便計劃轟炸敘利亞境內的ISIS。這會否成為歐美與俄合作化解敘利亞危機之機?然而單靠打擊ISIS又是否足以救敘利亞於水火?敘利亞人權組織一直稱,命喪政府軍之手的平民遠比ISIS所殺的多。
正如安祖蓮娜祖莉在文中指出,今次難民潮只是全球治理危機一部分,國際化解衝突機制失靈是問題所在。她說﹕「這需要的不僅是我們的良心,也需要頭腦;不僅是救援,也需外交。」但敘利亞內戰的一大教訓便是,只要列強繼續各懷鬼胎,但又企圖置身事外,可以預料,類似的難民危機將陸續有來。明報記者 林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