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語言偽術」
【綜合報道】安倍晉三(圖)在講話開頭先談到1930年時代,「受大蕭條和西方國家殖民主義影響,日本經濟受到嚴重傷害。
「日本迫不得已」
在這一環境下,日本被孤立的感覺加深,並決定用武力的方式解決外交和經濟死局」,安倍實際是藉此淡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動機。
「日本同樣深受傷害」
在談及戰爭對別國造成的傷害前,安倍先提到「有逾300萬日本同胞在戰爭中喪生」,又提及廣島和長崎原爆、東京為首的各個城市受到空襲、沖繩戰役等,「毫不留情地讓許多平民喪生。」企圖營造日本是戰爭受害者的形象,淡化侵略者角色。
「日本軍人是英雄」
講話中提到「戰後有逾600萬日本人從亞太各地平安地被遣返歸來,成為日本重建的原動力」,並強調這是一個不容忘記的事實。安倍是要藉稱讚日軍的貢獻,恢復日軍名譽和國家形象。
沒點明日本侵略他國
談及二戰時,安倍僅稱「在與日本交戰的國家中,有無數生命逝去,當中包括大量有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又指「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島嶼等地淪為戰場,無數無辜民眾因戰火和糧荒等喪生」,迴避直接談及日本侵略他國的事實。
「受傷女人」掩飾慰安婦
講話避開「慰安婦」字眼,僅說「戰場之外,有婦女的名譽和尊嚴嚴重受損」,企圖掩飾日軍所犯罪行。安倍雖然提及「殖民統治」、「侵略」、「痛切的反省」和「歉意」等關鍵字,但均是用第三者角度或回顧歷屆內閣的方式去論述,如「事變、侵略、戰爭,我們不應再以任何武力的威嚇或行使,去解決國際間紛爭。
第三者方式談反省道歉
我們必須永遠拋棄殖民統治」和「我國對過去那場大戰中的行為,反覆表明了痛切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淡化現屆政府對道歉的立場。
「日本人已道歉夠」
安倍以人口比例作論據,指逾八成日本人與戰爭已毫無關係,故「沒有義務為此道歉」,企圖藉此混淆視聽,淡化日本的戰爭罪行及為將來不道歉作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