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在廣西都安縣隆福鄉崇山小學帶點鏽蹟的大閘後面,大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或喪失父或母的「留守兒童」。(法新社)
放大
 
在貧困的廣西都安縣,一名「留守」小女孩正用飲管喝水。當地一家學校的老師稱,他們主要倚賴喝雨水,旱季是常會出現食水短缺。(法新社)
放大
 

其他新聞
中國民間組織公開三菱對華工「謝罪書」
漂白用過廁紙 江蘇廠當紙巾賣
林語堂紅樓夢英譯原稿重現
《雷鋒》雜誌北京創刊
鄭和任成都軍區副司令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留守兒童上學路難行
缺父母照顧 需助祖父母耕田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整體經濟從一窮二白一翻再翻,目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風光背後,是全國近3億離鄉別井外出打工農民的勞苦,還有被他們遺留在家鄉的逾6100萬「留守兒童」的辛酸。由於城媢A民工收入微薄,部分更不幸因意外而喪生,留下來的年幼子女,在鄉間過茞M貧又艱辛的日子:幫年邁的祖父母耕田、為了節省幾元車錢步行1個小時山路上學,部分更連喝一口乾淨的食水都變成奢望。

圖/文:法新社

走崎嶇山路上學 學校設施伙食差

法新社報道,在中國的大山深處,梁玉秀和梁兆路(譯音)的人生經歷,象徵了中國經濟驚人增長所付出的代價。這對分別10歲及12歲的兄妹與祖父母一起生活,每逢周末都要幫忙看顧莊稼,周一至周五回到學校寄宿。這對小兄妹的父親在他們年幼時去世後,母親兩年前為了找工作,離開了位於廣西河池市都安縣偏僻又貧困的老家。

兆路說:「在家的時候,我喜歡在爺爺奶奶的電視看戰爭片,但是只會在幹完了農活以後才看。」每個星期一,兩兄妹都要小心翼翼地在狹窄又泥濘的小路上跋涉,半小時後才去到大路上,再搭1個小時的巴士,來到被青翠山峰及喀斯特峭壁環抱的學校,生鏽的鐵閘、破敗的校舍內,是約400名「留守」學生。

與祖母相依 靠微薄退休金過活

另一名「留守兒童」李丹丹(譯音)去年12月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親,自此與祖母相依為命,而祖母每月只得300元人民幣的退休金過活。今年11歲的丹丹以一條粉紅色的橡筋將頭髮束起,每天在崎嶇山道上步行約1小時回校,以節省4元的車費。丹丹的叔叔說:「丹丹非常懂事,她奶奶每周給她3元,但當奶奶想給她5元的時候,丹丹會堅決拒絕說:『奶奶我不要了,3元真的夠了』。」

都安縣隆福鄉崇山小學的老師魏繼學(譯音)表示,大多數農村學校向「留守兒童」提供的伙食質素都很差。他指茈縝b一個水缸前排隊的一群學生說:「最大的問題是喝的水。在別無選擇之下,我們喝雨水,但旱季就很困難。」魏老師所在的學校有70名學生,全都擠在一個教室中上課,沒有年級之分。

見父親中風 男童:我覺得自己是負累

上月初,貴州畢節4兄妹因生活困苦、無人照料而喝農藥集體自殺身亡的事件震動海內外,其中13歲的長子留下了一封令人心碎的遺書:「謝謝你們的好意,我知道你們對我的好,但是我該走了。我曾經發誓活不過十五歲,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天清零了!」

廣西崇山小學的另一名學生梁永遙(譯音)的母親於3年前去世,其父親則在中風後行動困難,有時候根本沒有力氣耕田。這名12歲的小男孩說:「種玉米是非常累的……但是我爸爸只允許我幹一點活,他經常幹的比我多。我常常感到內疚,我看見他幹活幹到累得要死,我卻不知道該對他說什麼。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負累……」

 
 
今日相關新聞
留守兒童上學路難行
戶籍隔離衍生留守兒童
6100萬留守兒童 佔總數22%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