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眼﹕教學語言延微調 中學界兩派對立
【明報專訊】教育局早前宣布押後6年執行第二周期中學教學語言微調,避免人口下降下有大批開辦英文班的中學要縮減英文班數目,結果導致中學界分化。學界除爭拗突然改變「遊戲規則」是否符合教育理念外,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家長大都愛英語教學,措施令原本瀕臨削減英文班的學校可力保不失,在學生愈來愈少之下繼續以英文班吸引學生,中文中學則面臨收生來源嚴重流失,面對縮班壓力。
利英中吸學生 中中成輸家
有學界人士分析,現有津貼中學中,約百多間為全開英文班的純英中,估計當中20至30間面臨「落車」(部分班別轉為中文班)危機;另約百間為同時開中英文班的「中英中」,料當中50至70間本身面臨削減英文班。換言之,押後微調後約70至100間中學可保住英文班,其餘沒什麼危機的英中和中英中雖不受惠,但部分學校亦因同屬英文班陣營而站在同一陣線。另有約150至170間津校為中中,他們認為今次押後微調是違反原訂規矩來保住其他學校優勢,並不公平,令他們成為輸家。
政府消息:只少數校真正受影響
政府消息人士認為,即使不押後微調,令部分學校英文班減少,愛英文班的家長仍會傾向選擇這些學校,多於選擇中中。如今押後微調,真正影響的只是原本會變成零英文班的學校可保住少數英文班,與相對受歡迎的中中爭學生,但涉及的只是小撮學校。消息人士反問,教育局過往要求受歡迎學校自願減班,同時實施減少每班人數、不殺校、調低開班線等政策,都有助保住弱勢學校,那又是否對英中不公平?
只諮詢津中議會 校長會不滿
政府另一考慮是希望待微調下的學生考畢文憑試,以其文憑試成績及全港系統評估(TSA)成績評估微調影響,當局認為若期間純粹因人口大減,再調整個別學校的教學語言,並不理想。
不過,教協、教聯會、中中聯會和中學校長會都認為,既然當局最初引用研究結論,釐訂每班要有85%學生能力達標才可英文教學,在沒新研究理據支持下,不應破壞此指標。
今次弔詭之處是有約330個會員的中學校長會反對押後微調、有約350個會員的津中議會則贊成,據悉兩會會員大幅重疊,但均分別只由十多名理事開會決定取態,故立場迥異。教育局事前沒諮詢中學校長會,卻曾告知津中議會,因後者歷史較悠久,獲當局視為對口單位,中學校長會自然相當不忿。
余諫之